一则案例开始本次故事的讲述。
犯罪嫌疑人通过“安享晚年”门店,在没有实际销售商品的情况下,通过召开“产品”推介会、赠送礼品、发放传单等方式,公开宣传购买“安详”“快乐”会员便可在一定期限内收回本金并获得高额利润,购买会员数量越多、等级越高,返利越多,且通过每介绍一人购买会员给予人民币1280元奖金的方式,鼓励已购买的会员介绍他人购买会员,许诺会员兑换“安享晚年”礼品或参加免费旅游,以此非法吸收公众资金。截至案发,共向500余名中老年人非法吸收资金1亿余元。
这是一位老人讲述的亲身经历,近年来,非法集资类经济犯罪“猛如虎”,特别是防范意识较弱的老年人经常成为犯罪分子诈骗的目标。因此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工作刻不容缓。
照片拍摄于一场交流宣讲会,由开发区支行联合老年大学,联动社区开展。 首先,结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的宣传资料,为大家介绍了金融诈骗常见手法,包括消费返利类(主要是以低投资获得高利息,欺诈销售“套路”程序化。凡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商品,都可能成为金融诈骗推销产品。)、非法集资类(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收取会员费、保证金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以投资养老公寓或投资其他相关养老项目为名,引诱老年群众“加盟投资”。打着销售保健品、医疗器械等养老产品的幌子,以商品回购、消费返利等形式吸引老年人投资。)、保健品诈骗类(诈骗团伙利用老年人重视养老保健、害怕生病的心里,鼓吹保健品药效,从而得逞。)、股票诈骗类(诈骗分子利用微信群,给老年人分析并推荐股票,一些老年消费者根据群主的指导下载软件,刚开始账户会有一些盈利,但是加大资金投入后不断亏损。)
其次,在积极探索数字化宣教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的同时,扎实落实,积极行动,通过数字化宣教让金融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利用建设银行专门制作老年消保课程,案例化讲述预防电信诈骗知识,让老年客群“一看就会,一学就懂”;二是指导老年人使用手机银行“智能班克讲消保”功能,“听”消保知识,享智能化福利;三是手把手教老年人玩转智能手机,搭建微信群,及时分享相关知识。
最后,“抢答赢礼,交流互动”环节,根据本次宣讲内容出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活跃气氛,加深印象,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老人们分享了自己或者身边人遇到的诈骗经历,告诫大家防范电信诈骗,远离非法集资。
让老人提高防范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提高老年人“免疫力”,筑牢诈骗“防护网”,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