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处于行政体系的“终端”和治理体系的“底盘”,无论是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还是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部署归根结底都要靠基层干部穿针引线、落到实处。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第一线,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可是,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导致基层干部应接不暇,负担过重。
基层减负,连着千家万户,关系民心向背。近些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务实措施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基层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而是少一些形式主义的乱作为,少一些重复性的文山会海,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群众真正需要的事情上,推动形成一种转作风、抓实干、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要真正做到基层减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着力缩减会议数量。加强会议统筹,尽量采取合并、套开会议形式,避免重复开会、层层开会,提倡会后直接部署具体工作,或采用现场办公形式解决问题。二是全面推行网上办公。各部门在办理业务时严格执行流程化、网络化管理,以政务中心无纸化办公原则为基础,细化业务办理清单,对各村和社区进行业务骨干培训,减少基层干部跑腿次数,缩减行政开支,提高办事科学性和准确性。三是大力破除过度留痕。严格要求各部门把工作任务分析、分解、安排到位再布置到基层,坚决杜绝重复布置。精简各项考核制度,减少文件考核比重,加强实际效果考核力度。四是加强督导调研。在制定政策前加大基层调研力度,弱化考核问责机制,将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正发挥政策的实质作用。(供稿人:安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