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
招商引资,解“钱穴”。乡村要想发展,首先要打通“钱路”。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聚焦重点产业,创新招商方式,瞄准重点区域,集中发力,精准施策,积极谋划招商引资项目,集各方力量、人脉关系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号召动员镇村两级干部和群众在思想上树牢“全民招商、全民参与”理念,充分发掘身边亲人、朋友、同学等人脉资源,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位收集信息,捕捉商机,以亲招商,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形成全镇上下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
挖内涵,解“文穴”。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挖掘自身隐藏宝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而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只有产业兴旺,农民就业增收才有出路,农村全面进步才有基础。但是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本村实际情况与农民意愿,根据地方特色,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充分挖掘自身宝藏,将这些宝藏变成真正的财富,取之于自然,服务于人民。当然必须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依托农村的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环保适合农村的产业,让环境可承受、让产业可持续、让农民有奔头。
聚焦精神,解“干穴”。乡村振兴要拿出“干”的精神。“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早已成为每个乡镇干部的家常便饭,但大家都无怨无悔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干、静静地奉献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乡村振兴启航之时,正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奋斗之时,我们要主动投身到乡村建设中。要延续脱贫攻坚精神、实干精神、奉献精神,把名利看淡,把得失看清,不择土壤环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盯紧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克服重重困难,把乡村打扮成靓丽的风景。(供稿人: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