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从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司法民主推进工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司法民主推进工程实施以来,廊坊法院深入落实5项制度26项具体措施,多层面、多角度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提升了司法开放的广度、接受监督的深度、群众参与的力度,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高度认可。
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司法联络进一步密切
廊坊中院组织接待了18名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河北法院廊坊站活动,并承办总结座谈会。邀请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参加见证执行活动4次,旁听案件庭审1次,参加法院工作会议7次,召开座谈交流会8次,共计82人次。走访全国人大代表3人次、市政协委员1人次。邀请20名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各界人士人担任特约监督员,并颁发聘任证书。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件、政协委员提案4件,办结省高院转来全国、省人大代表督办案件3件。全市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相关活动275次。
司法活动公众参与力度进一步加强
廊坊中院修订完善了《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专业法官会议实施细则》。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及公安局、检察院等部门选聘20名特约监督员,监督法院工作,并邀请5名特约监督员参加了全市法院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从高校、企业、医院聘任9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技术调查官,打造“外脑内用”联动机制,促进执法办案质量提升。出台《人民陪审员选任管理使用办法》,从开发区、广阳区、安次区三个法院抽取21名人民陪审员,分配到中院各业务庭,进一步强化人民陪审员陪审工作。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案件103件(其中行政案件15件,民事案件98件)。全市法院选任人民陪审员2297名,参审案件2.23万件,邀请第三方评查案件12次,召开司法听证会25次。
司法便民服务举措进一步细化
廊坊中院出台并向社会公布《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便民十二条措施》《诉讼服务中心主要职责及办理时限37项承诺》等便民措施。整合全市法院“数字法庭”资源,建立共享法庭服务点225个,把司法服务延伸至乡镇街道,网上开庭1.24万件。今年疫情期间,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引导》《关于疫情防控条件下在线诉讼的工作指引(试行)》《电子诉讼平台操作流程》等10个指导性文件,加强在线诉讼的规范规划、保障和管理,并与市司法局、律师协会共同组织“律师诉讼服务平台”操作培训,共培训25家律师事务所300余名律师。中院法官通过手机提供咨询685人次,引导群众网上立案1290件。中院诉讼服务中心累计接待群众2.24万人次,12368诉讼服务热线接受咨询3.42万人次。全市法院开展判后答疑1.9万次,为困难企业和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200余万元。
司法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
持续强化“四个公开”,全市法院案件流程公开134021件,公开率99.18%,裁判文书上网41397件。建成43个数字法庭,直播庭审1.6万件。全市法院利用“12·4宪法日”“3·10女法官国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邀请400余名各界群众,组织法院开放日活动35次。中院邀请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召开联席会议,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形成20条具体改进措施,并联合出台《关于落实联席会议有关意见的方案》,印发中院相关部门和市司法局、市律协落实。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建立“律师法律服务工作站”,邀请5家律师事务所进驻,每天有1名律师驻站值班,共接待群众咨询420余人次。全市法院通过“大法官留言”、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沟通平台,收集并回复意见建议175条。
普法释法暖心活动进一步创新
全市法院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机关、军营、公园等场所,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普法宣传共800余场。全市法院193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针对未成年人普法制定出台50多条“普法菜单”,向辖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提供点餐式普法服务。中院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推出《动漫说法》线上普法课堂,以廊廊、坊坊小法官动漫形象为代言人,贴近群众生活开展普法释法。目前《动漫说法》已播出19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从去年12月3日《动漫说法》上线,到今年4月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媒体转发阅读量从11.2万次攀升至116.8万次。此外,廊坊中院在丹凤公园建成首个动漫主题“廊廊坊坊小法官普法园地”,推动《动漫说法》从线上走向线下,形成立体式普法宣传平台,普法释法效果进一步强化。近日,《动漫说法》普法课堂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焦国远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