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225> | 北岳庙巡礼之古建观止)
曲阳因地处古北岳(常山)弯曲之阳而得名,自秦置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区位、勤劳智慧的祖先,为这里留下丰富多彩的文物遗产。目前,曲阳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门类涉及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
北岳庙
说起北岳,人们通常会想到位于山西省的北岳恒山。但历史上,“北岳恒山”之名曾指位于保定曲阳县境内的古北岳恒山。据《史记·封禅书》记载,舜曾经到恒山祭祀。汉武帝时,在保定曲阳设立北岳祠祭祀,是汉代至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多代封建帝王遥祭北岳恒山之所。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4:“北岳常岭(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
《北岳之图》金·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
《北岳恒山之图》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北岳庙位于曲阳县城西南角,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公元500----508年)年间,唐、宋、元、明、清诸代及民国时期屡有修葺,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的场所。规模宏大,古建成群,碑碣林立,石雕荟萃。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具有建筑、壁画、碑刻三大艺术价值。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
北岳庙规模宏大,古建成群,按庙内现存明嘉靖二十六年刻《北岳庙图》碑所载,当时北岳庙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总面积173982平方米,约合260.48亩,主要建筑面积3803平方米。
《北岳庙图》及其碑阴注
文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
建筑格局呈“田”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上。其规制由南往北原有建筑依次是:登岳桥、神门、牌坊、朝岳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望岳亭。德宁之殿往西有西昭福门、西进禄门、直至城西门;往东有东昭福门、东进禄门、大门、牌坊。此外,还存有碑楼、碑亭等数处,散建于中轴线两侧。
牌坊遗址
朝岳门
御香亭
凌霄门
三山门
碑楼
飞石殿遗址
德宁之殿
德宁之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木结构建筑和五岳祭祀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建筑。这座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北魏,“德宁”意为“以德治国,天下安宁”,在五代时曾毁于契丹族的焚烧,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得以重建。
双檐之间前面正中央悬挂花带牌式大匾,绿底金字,上书“德宁之殿”。四字为楷书,笔力雄健,遒劲多姿,是真定路转运使司经历官李廷瑞奉诚明真人所写。“德宁”二字出自《庄子·外篇·天道》,其中记载“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
大殿占地2009.8平方米,高25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殿顶为重檐九脊庑殿顶,这种殿顶从商周至清代一直用于最尊贵的建筑上,殿顶正脊两端各有一对鸱吻,高3米有余,用十六块琉璃彩瓦拼作而成,对正脊采用“九脊封十龙”的装饰样式,月台四周以汉白玉石栏杆和望柱相围,九十九只石狮立于望柱之上,姿态万千,无一雷同。
德宁之殿内东西两壁及北山墙均绘有巨幅彩色壁画,相传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