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区牛头崖镇牛头崖村的王艳琴,今年57岁,近30年始终如一日,她用亲情和担当照顾家里的每一个人,支撑着一个家,感动了很多人,荣获第八届河北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24岁那年,王艳琴嫁给同村的陈志东,两人日子平淡而温馨,1991年孩子的出生,为这个温馨的家庭增添了更多欢声笑语。然而,王艳琴一家欢乐日常并没有延续太长时间。
1995年的冬天,丈夫陈志东在工地上打工时,不慎被钢管砸伤,经过抢救得以保住性命,但是由于中枢神经受损,腰部以下失去知觉,造成高位截瘫。老人们经受不住打击,纷纷病倒,公公更因脑血栓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孩子还不到5岁,全家的生活重担一下子落到王艳琴一个人肩上。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当时只有29岁的王艳琴,并没有退缩,她直面生活的艰难,毅然扛起了所有。白天,王艳琴跟着村里施工队打零工贴补家用,晚上在家跟着婆婆照顾俩病人和孩子。由于长期卧床,陈志东身上起了巴掌大的褥疮,王艳琴寻医问药,整夜守在丈夫身边,每隔一小时为丈夫翻一次身,按摩臀部的肌肉,以免肌肉麻木,每天上三次药,上完药后换衣换裤,保持干爽。
王艳琴的辛苦,一家人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婆婆高凤兰曾直言儿媳妇是自由的,可以再找婆家,王艳琴当初扛起一家重任的决心却没有变:“我不能半路扔下志东,咱不干那事儿。”
王艳琴的真情和细心照顾换来奇迹,陈志东身上巴掌大的褥疮慢慢转好,身体逐渐恢复,还能够帮着媳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015年,婆婆病故,王艳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无奈放弃打零工,改到镇上的烧烤店打工。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先把丈夫、公公的脏衣服、床单洗了,然后再做饭,收拾,忙着照顾两人。下午3点再准时赶到烧烤店工作,总是忙到夜里12点才能回家。
就这样日复一日,王艳琴没有过怨言,她一心只想尽己所能地照顾丈夫、孝敬老人、爱护孩子。如今,公公也已离世,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工作,能够帮衬家里,但是王艳琴还坚持有时间就去打零工,在安排好丈夫日常的前提下,减轻点生活压力。
面对生活的不如意,王艳琴任劳任怨,不离不弃,用生活日常点滴演绎了孝老爱亲的内涵,感动、引领着很多人。“我下辈子还想找她。”丈夫陈志东笑着说。
全媒体中心 记者 张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