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老干部管理股股长孙宝杰带来的《中国共产党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历史》,该县退休干部、县政协原主席刘玉宗连声称好。
知道老领导一直关心当地发展,近日,陪同记者前往家中探访时,孙宝杰特意带上了新出版的地方党史文献。
在县委办工作时,刘玉宗就开始关注宣传祖山。退休后,他担任祖山景区顾问长达9年,为打造祖山“画境诗天”,规划了众多人文景观,出版了《祖山游踪》《祖山画境》等多本书籍。他编写的《青龙祖山文化》与《青龙满族文化》《青龙长城文化》合为一函,成为青龙县庆三十周年的礼品书。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旅游。”刘玉宗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
我市离退休干部中有一大批像刘玉宗这样的“旅游文化
讲好长城故事,构筑国际城市新地标
“角山关是不是最窄的长城关口?寺儿峪关是不是比三道关还险要?距正在加紧建设的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只有200多米的‘三道碑’,有没有开发价值?”
近段时间,为了摸清长城“家底儿”,看看山海关长城到底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奇特之处可以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展现出来,刘学勤引领山海关区旅游文广局的相关人员已经走了3趟长城。
66岁的刘学勤退休前曾任山海关国营林场场长、山海关国家森林公园主任,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间值守。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他,一闲下来就把附近的山民请来,管吃管住,要求只有一个——讲故事。山海关山山水水以及长城的典故传说,就这样在他的头脑中越积越多。
退休后,他利用自己的多年积淀,帮助山海关的总兵府、老龙头、天下第一关等众多景区提升了历史文化内涵。不久前,他将自己收藏的155件藏品捐献给了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
“我觉得这些东西都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山海关。”刘学勤从不吝啬分享、奉献自己的所知与所有。他说,作为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自己更不应该“藏私”。
厚重的长城文化孕育了山海关古城一代代“长城之子”爱求知、甘奉献的品性,党性光辉的闪耀更让一颗颗赤子之心熠熠生辉。市委老干部局推行的党建质量提升工程,以有组织活动、有作用发挥、有工作阵地等“六有”建设和分级建立“银发人才库”为重要抓手,开展争当优秀文化传播员等“八员”活动,让老干部们更加凝心聚力讲好长城故事。
山海关文物保管所原所长郭泽民,已退休11年,但有关于山海关长城的事,人们第一时间还是想到找他。长城维修方案的论证、长城博物馆陈列大纲的论证……退休后,他一直无偿地忙活着各种关于长城的事儿。最近,他又精心研究出“几分钟讲清山海关”,用通俗易懂的新语言,让人们快速了解长城、懂得长城、爱上长城。
“这些老干部都是专家级的‘大拿’、山海关的‘宝贝’,有了他们,无论搞什么活动,我们都不发憷。尤其是建立‘银发人才库’之后,一件事立马知道找什么人。前段时间‘观非遗品老味听关城故事’,我们就找来了篆刻家兰惠泉展示他的长城砖刻。”山海关区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马爽忍不住向记者夸赞。
上有所呼,我有所应。市委老干局工作人员介绍,在我市各县区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长城文化体验旅游带的热潮中,老干部们纷纷行动起来,为构筑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长城文旅新地标贡献力量。
挖掘文化底蕴,亮出滨海城市新内涵
全国文化界的优秀工作者代表受邀到北戴河度假,刚从北戴河园艺场退休不久的陈国卫就给他们做导游。车过戴河桥,他像往常一样讲解:“桥下这条河叫戴河,戴河以北是北戴河,戴河以南是南戴河。”没想到代表中的一名同志突然发问:“这条河为啥叫戴河?”
“我要是之前没有点儿知识积累,还真就叫他给问住了。”陈国卫笑着说。
“清康熙九年,戴河流过的戴家山头村出了个人物,人称戴老爷。有权有势的戴老爷将这条河改名为戴家河。联峰山公园有座立于1919年的《莲花石公园记》石碑,碑记头一句就是:临榆县西六十里,曰戴家河……后来人们又将戴家河叫白成了戴河。”
“不虚此行!”“没白来!”陈国卫的一番解答赢得了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的交口称赞。
如今已83岁的陈国卫头脑清晰、声音洪亮、记忆力超强。他和老伴儿一直在老家陆庄村打理一家旅馆。去年,北戴河区提升改造家庭旅馆,他调研河东寨、陆庄、丁庄三个村的实际情况后,给区里写了一封建议信。区旅游文广局和老干部局的相关人员发现他不仅了解旅游行业,更堪称“北戴河通”,便特意邀请他在“桃花树下”民宿给年轻的从业者讲了一堂课。
“毛泽东在北戴河写下著名的《浪淘沙·北戴河》,为何单单选择了《浪淘沙》这个词牌名?”仍旧是从问题出发,干货满满……
在旅游历史文化名城秦皇岛,每个县区都不乏自己的“本地通”,他们用各自擅长的本领,展现着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近两年,刘玉宗又编写出服务当地旅游的书籍《青龙湾》和《青龙板栗文化》;北戴河新区护飞队队长费明健拍下上万张鸟类照片,成为七里海“复活”的最好见证;抚宁区文联退休干部杨洪武用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了南戴河的旅游奇迹;卢龙县的宋作林结合柳河北山红色景区开发,自编自演《北山之歌》场景剧,下乡巡演二十多场,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
“底蕴深厚,乐于创新,以开放的心态不断闪亮出滨海之城的新内涵,旅游文化人才已经成为‘银发人才库’里十分活跃的一部分,充分体现出人才库盘活银发人才资源、让银发人才‘动’起来的目的。”市委老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传承历史文脉,打造旅游城市新名片
《抚宁县文化志》《抚宁县长城故事集》《抚宁民俗》……从2001年退休到2019年,抚宁区退休干部周乃昌主持编写了14本厚重的地方文献,对抚宁历史文脉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拿事儿当事儿,不糊弄,绝不模棱两可、稀里糊涂。”这是周乃昌编书的基本准则。因为他编书的主要动力是“要给后代留下点儿东西。”为此,他坚持实地探访,深入挖掘鲜活资料;坚持从各方面尽量收集全文字、图片等资料;坚持一本书统稿八到九遍。
十七八年间,周乃昌几乎每天都是早上4点钟起床,笔耕不辍。如今,年已81岁的他自觉年事已高,有意停下来,但仍不断有人请他“出山”。
2016年退休后,李文斌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将解放前北戴河的历史文化整个串连起来,为后人提供一份完整而系统的资料。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浩瀚的文献资料里,只要涉及到北戴河,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要摘录下来。更有难度的是像裁缝成衣一样的串连工作,“一针一线”都要有讲究、讲技巧。
李文斌到辽宁省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唐山市档案馆等处查阅了大量原始历史文献资料。“预计到今年年底,这部资料汇编就能最终完成,大概有120万字的体量,初步定名为《北戴河典故》。”他告诉记者。
“很多退休干部都在自觉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一直在积极研究怎样提供更好的平台和阵地,通过组织化、团队化,使他们形成合力。”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表示。
在这方面,昌黎县离退休干部社团做出了表率。昌黎文化研究会会长肖沛昀告诉记者,研究会下属的专业委员目前已经扩展为10个,包括李大钊文化研究、碣石文化研究、葡萄酒文化研究等,涉及红色、历史、工业等多方面旅游文化。研究会主导的“昌黎文化行”,目前已走过9个乡镇的200多个村落,从历史、民俗、方言、非遗等多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昌黎农村的历史文化。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社团的带动作用,今年6月,市委老干部局专门成立了“离退休干部社团”和“老年大学文艺社团”两个孵化基地。前段时间,市委老干部局还专门召开了“银发人才”座谈会,提出建立起常态化沟通机制,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献策、培训、咨询、传承等活动。
微微风簇浪,散做满天星。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开展的离退休干部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将为离退休干部服务大局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把薪助火,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美好事业如“满目青山”,将更加光明灿烂。
记者:卢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