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冀州区委、区政府把水系连通作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要切入点,作为保障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实践,集全区之力,走出了一条“系统治水、兴水富民”之路。
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冀州境内拥有主要河流20条,全长约240公里。虽然河渠众多,但从水资源的角度,我区没有天然径流,水量分布不均,属于典型的缺水型城市。长期以来,这些河渠一直在农业灌溉、排泄洪水、改善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资源消耗强度不断增大,河渠地表水匮乏,已难以支撑生产用水。部分河渠水体减少、流速减慢、产生淤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农业生产不得不依赖地下水。因此,实施水系连通,可实现河渠坑塘之间互联互通,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利用水平,是满足农业灌溉、河流生态、增强抵抗水旱灾害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时代治水思路的有效举措,对保障全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将全区水系连通起来,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一直以来是冀州区水利局重点研究的课题。面对群众盼水的强烈愿望,该局坚持长远谋划、系统布局,2020年在全市率先编制了《冀州区水资源均衡集约利用规划》,计划利用3到5年的时间,通过清淤河渠、新挖连通渠道、扩挖坑塘、修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将全区的河渠坑塘和农田连接贯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把冀州的“水网”建好,曾专门组成党政考察团前往邯郸市邱县,学习借鉴邱县在成功建设“水网”方面的经验做法,并结合我区区情实际,高标准规划布局。
2021年,该局组织各乡镇开展了首轮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完成河渠清淤142千米,河渠连通41千米,扩挖坑塘17个,新建扬水站81座、涵77座,铺设防渗管道82千米,使全区初步形成了河渠坑塘互联互通、水源互引互济的水系格局,农田地表水覆盖率达到了65%。为让河渠坑塘蓄满水,该局争引黄河水、拦蓄过境水、抢蓄雨洪水,累计引蓄地表水6567万立方米,使全区水资源得到及时补充,有效减少了地下水开采,节约了农民群众灌溉成本。
水系连通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久久为功。2022年,新一轮会战再次打响。计划通过清理河渠边沟,修建水利设施,打造“排灌顺畅、旱涝均治、阡陌相连、沟渠联通”的水系格局,实现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13.91万亩,使全区农田地表水覆盖率达到85%以上。此次会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农田排涝摆在突出位置,研究审定《实施方案》,制定出“十个一”保障措施,并将其纳入2022年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高位推进。
为使群众早受益,该局组织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上足人员机械,抢抓工程进度,全力构建“引得进、蓄得住,可调控、排得出”的河渠水系,在汛前提前完工。累计完成河渠清淤164千米、新挖连通渠道30千米、扩挖坑塘13个、清淤土方157万立方米,修建扬水站11座、闸2座、涵84座,清理道路两侧边沟49千米,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排条件。为不断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该局积极争跑清淤项目,将冀南渠、邵村排干等河渠整治项目列入规划盘。引蓄地表水2445万立方米,全力保障灌溉用水。在今后工作中,该局将持之以恒推进水系连通,助力湖城生态改善,促进农业高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