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河北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二 【生态环境篇】绿迹·绿绩

0
分享至

人民网石家庄7月14日电 (赵明妍)河北省石家庄市市民王汝春的电脑里,已经存有3000多张“天空照片”。说起这些照片,这位七旬老人眉头舒展,神态放松,开始侃侃而谈。

“我喜欢摄影,所以就想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拍摄一张照片,记录天空的变化。今年是我坚持的第九个年头。”王汝春打开电脑里的文件夹,每张照片都标注着拍摄日期,井然有序,“优良天气的天数,2021年全年已经达到269天,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

照片生动记录了时光里的一瞬。而在燕赵大地“拨霾见日”的奋斗路上,无数个瞬间汇集成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2021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8%;全省国考地表水断面中达到或好于Ⅲ类(优良)断面比例73%,劣Ⅴ类断面全消除;受污染耕地与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和管控措施100%全覆盖……河北省正不断展现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交出一份令人欣喜的绿色“成绩单”。

石家庄市的蓝天白云。 王汝春摄

天蓝·攻坚克难退“后十”

7月12日傍晚,雨过天晴,碧空如洗,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广场上休闲娱乐的市民逐渐增多。“你看我这微信朋友圈刚刚有好多人晒蓝天白云,感觉爽利得很啊!我也赶紧跟几个老伙伴来公园转一转,心情非常好。”市民李女士正和朋友悠闲地坐在长椅上聊天、纳凉。

2013-2021年,河北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8.8微克/立方米,下降62.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9.71下降到4.43,下降54.4%;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9天,目前所有设区市全部退出全国“后十”。

蓝天白云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河北十年来治理污染的不懈努力。

深化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等9方面22项措施,解决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涉表面处理环评审批工作难题;

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将全省重点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等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在达到环境管理要求基础上,予以优先保障,努力做到“打扰减少、大气变好”;

大力推进排污权交易改革,印发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实施方案,逐步健全排污权确权、有偿使用、政府储备、市场交易等制度体系,推动建设统一规范的排污权交易市场,实现排污权科学合理配置;

探索建立企业帮扶机制,2022年全年开展“两进三送”(进企业、进基层,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

……

“真没见过这么蓝的天,就像画上去的一样!”“这空气真甜呀!”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镇这座生态小城绽放出夺目光彩,走向世界。

据了解,2015年至2021年,崇礼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3.50降至2.26,6次全省年度排名第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这里得以完美诠释。

塞罕坝美景如画。 人民网 周博摄

地绿·代代接力写“传奇”

哪个地方堪称中国绿色奇迹?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当之无愧。

“六二年那么呼儿嘿,建林场那么呼儿嘿,热血青年响应号召,来到塞罕坝创大业那么呼儿嘿……”哼起歌谣,岁月的长卷在眼前逐渐展开。

“喝雪水、雨水,住窝棚、泥草房,天气冷的时候,身上都是冻疮。”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的思绪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感慨万分,“虽然这么苦,但是大家只想一件事,就是用我们的双手,把树栽活。”

茫茫荒原变成葱茏林海,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握紧手中的“接力棒”,奋力向前奔跑。党的十八大以来,塞罕坝最后近9万亩石质荒山,如今也披上了绿衣。

据了解,现在的塞罕坝,森林面积达115万亩,林木蓄积量10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林木蓄积量每公顷达135.2立方米,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据中国林科院监测评估,森林资产总价值达231.2亿元,每年释放氧气59.84万吨,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1年河北省完成营造林63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2.37万亩,分别为计划任务的105%和117.7%。”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凤庭介绍说,河北省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600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36万亩,成功创建15个以上省级森林城市、150个省级森林乡村。

此外,河北已经全面完成土壤污染详查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省2236个污染地块全部纳入重点监管,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100%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雄安新区“无废城市”建设顺利推进。

青头潜鸭在白洋淀湿地栖息。 刘洵摄

水清·技术攻关提“颜值”

季夏时节,阳光照在白洋淀的湖面上,漾起层层縠纹,顺着芦苇丛中看去,有成群的鸟类戏耍游走其中,好生有趣。

7月2日,河北省林草局组织当地林草主管部门会同有关专家、摄影师在对白洋淀青头潜鸭监测时,首次发现青头潜鸭的雌鸟与雏鸟的活动影像,充分证明青头潜鸭已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目前,白洋淀水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高水平级别,野生鸟类增加到237种。

水质提升,风采渐显,这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实施“白洋淀水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新建“河北省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创新中心”等一大批污染防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大力推进智慧环保改革,着力实现数据跨行业跨部门跨层次整合,形成省、市、县纵向贯通、线上线下联动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河北省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入选“2021年度智慧环保创新案例”。

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12条国考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标准,旅游旺季秦皇岛市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8个主要海水浴场全部达到一类水质标准,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首批4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衡水湖和岗南水库等18座湖库淀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

十年发力,久久为功。2021年,河北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提高到73%,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33.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全部消除,提前四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目标。

从“霾天”变“蓝天”、从“荒山”变“绿地”、从“候鸟”变“留鸟”,河北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征程上,既有排山倒海的“组合拳”,还有活灵活现的“绣花针”。

下一步,河北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筑牢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实施全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分区分类实施重点治理工程;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降碳方法学创新,进一步发挥降碳市场杠杆作用……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河北仍然在路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光刻机“闹剧”结束了!荷兰正式宣布,人民日报的呼吁该重视了

光刻机“闹剧”结束了!荷兰正式宣布,人民日报的呼吁该重视了

谷盟
2025-05-13 10:08:42
一医院副院长获得南丁格尔奖引发争议!网友:真正做护士才几年啊

一医院副院长获得南丁格尔奖引发争议!网友:真正做护士才几年啊

火山诗话
2025-05-13 19:40:40
消息称中国允许境内航空公司恢复接收波音飞机

消息称中国允许境内航空公司恢复接收波音飞机

和讯网
2025-05-13 14:48:02
山姆什么的弱爆了,海关拍卖才是中产的捡漏圣地!

山姆什么的弱爆了,海关拍卖才是中产的捡漏圣地!

李砍柴
2025-05-13 19:58:23
关税骤降,A股还跌?

关税骤降,A股还跌?

隔壁老投
2025-05-13 14:30:19
中央公开通报,李献林、叶金广等10名干部违规吃喝,1人饮酒后死亡

中央公开通报,李献林、叶金广等10名干部违规吃喝,1人饮酒后死亡

政知新媒体
2025-05-13 19:55:43
富二代何超莲的下午茶,贫穷真的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富二代何超莲的下午茶,贫穷真的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草莓解说体育
2025-05-12 13:46:18
大反转!知名博主证实小米挖孔版机盖有用的!雷总不应该道歉

大反转!知名博主证实小米挖孔版机盖有用的!雷总不应该道歉

小人物看尽人间百态
2025-05-13 17:31:58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澎湃新闻
2025-05-13 17:46:27
撑了一个月,美国“体面”认输,为防特朗普反悔,中方特意留一手

撑了一个月,美国“体面”认输,为防特朗普反悔,中方特意留一手

空天力量
2025-05-13 13:16:11
潮汕豪宅“英之园”耗资10亿将强拆?汕头多方确认:属实

潮汕豪宅“英之园”耗资10亿将强拆?汕头多方确认:属实

大象新闻
2025-05-13 15:34:04
下午的雷会爆的更厉害

下午的雷会爆的更厉害

后视镜里de未来
2025-05-13 13:27:31
厅局级以上干部不允许经商,西北大学副校长是怎么赚到400多亿的

厅局级以上干部不允许经商,西北大学副校长是怎么赚到400多亿的

灰鸽观察室
2025-05-13 13:22:53
留学生实名举报律师父亲,并爆料某国企法务高管每年贪腐几百万,其母亲回应

留学生实名举报律师父亲,并爆料某国企法务高管每年贪腐几百万,其母亲回应

小萝卜丝
2025-05-13 18:28:41
广东一男子因“工位鱼缸养红薯”火了,引20万人围观,真的好好看

广东一男子因“工位鱼缸养红薯”火了,引20万人围观,真的好好看

观察鉴娱
2025-05-13 11:22:21
吴艳妮再惹众怒,穿辱华品牌遭抵制,网友:全国第一也不行

吴艳妮再惹众怒,穿辱华品牌遭抵制,网友:全国第一也不行

白面书誏
2025-05-13 17:30:09
跟腱撕裂!塔图姆重伤+坐轮椅退场,医学专家:或缺席25-26赛季

跟腱撕裂!塔图姆重伤+坐轮椅退场,医学专家:或缺席25-26赛季

球童无忌
2025-05-13 11:22:29
光线传媒:一季度相关营收包含《哪吒之魔童闹海》150.76亿元票房对应的分账收入

光线传媒:一季度相关营收包含《哪吒之魔童闹海》150.76亿元票房对应的分账收入

证券时报
2025-05-13 19:54:14
关税降了,订单来了,但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变了

关税降了,订单来了,但中国日用品供应商心态变了

界面新闻
2025-05-13 17:28:54
近期签订了超547亿元的重大合同!刚刚,这家A股公司重磅宣布

近期签订了超547亿元的重大合同!刚刚,这家A股公司重磅宣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2 18:17:07
2025-05-13 23:27:00

头条要闻

小区垃圾房装空调电视被指太奢侈 扬州环卫处给出解释

头条要闻

小区垃圾房装空调电视被指太奢侈 扬州环卫处给出解释

财经要闻

老股民被收割670万 杀猪盘牵出20亿大案

体育要闻

离开曼联,他在马拉多纳的城市成为明星

娱乐要闻

张柏芝母亲节上热搜!3个儿子引热议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首战业绩如何?创新业务狂揽57亿

汽车要闻

或2027年发布 全新宝马1系假想图曝光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艺术
房产
旅游

亲子要闻

保护孩子宝妈必学,孩子这样有问题吗?

唇疱疹和口腔溃疡是"同伙"吗?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58 万人等哭了!老黄埔高端商圈为何难产20年?!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