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皇岛日报社小记者和青龙隔河头小学的学生代表共45人来到角山,他们一起爬长城、做游戏、学知识,宣誓做小小长城保护员。
从秦皇岛境内的长城分布到角山长城的险峻,从古代长城的修建到现代长城的保护,从与长城有关的历史故事到长城的军事作用,来自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副书记、山海关长城学会会长郭颖的讲述让长城变成了有生命、有温度、能交流的时空老人,仿佛每一块砖都在讲述曾经的故事。为了提高孩子们对长城保护工作的认识,山海关长城志愿保护队员张鹏给大家分享了长城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隔河头小学的孩子们以青砖为台,蜿蜒的城墙为背景,表演了手势舞《万疆》。小记者刘恩熙为长城创作了书法和绘画作品,还给隔河头小学的小伙伴们带来了礼物。
据了解,山海关区的长城保护工作一直居于国家前列,曾开创多项先河。1952年我国的第一次长城修缮就在第一关;山海关区第一个建立了地方的长城保护组织——中国长城研究会,第一个启用社会捐款修缮长城,第一个建立了长城保护员制度;7月1日成立的长城保护法庭也是国家首创。1952年至今,山海关共进行了78次长城修缮,投资8.8亿用于长城保护,有效保护了从老龙头到角山的长城的完整性,这也是山海关能够成为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示范段的基础保障。目前,山海关的长城保护工作已经“升级到2.0版”,保护员队伍越来越年轻化,利用网络、无人机等现代工具进行巡察保护,形成了高科技、立体化的高效管理网络。弘扬了长城保护精神,传承了爱我中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