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来自石家庄的张先生躺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兑现他七年前的承诺。
张先生热心公益,在2007年上大学期间便开始参与无偿献血,2015年8月,他在一次捐献血小板的过程中,通过摆放的一些宣传材料看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内容,向工作人员了解了入库流程后,便毫不犹豫的留了血样。
张先生说:“从留了血样后,便格外关注相关的新闻,每当在媒体看到有志愿者捐献成功的报道时,也期待自己能有一天完成捐献,给他人带来生的希望。”
今年的5月12日,时隔七年,张先生接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张先生既惊喜又意外,“当时我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捐献,在把这个消息和我的选择告诉家人后,他们得知能挽救一名患者的生命时,都支持了我的决定。”
之后,张先生积极配合,顺利通过了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并于6月22日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办理入院手续,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采集当天,张先生得知受捐者是一个孩子时,他说:“从初配成功到最终完成捐献概率是非常小的,在这一点上,我和远方的这位患者是幸运的,愿这份幸运延续下去,让这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回归社会,人生的很多风景还在前方等他。”
张先生的朋友和同事了解到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时,纷纷称赞他是英雄,张先生却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当时加入中华骨髓库是对远方患者的一个承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此时符合捐献条件,兑现承诺义不容辞。在完成捐献后,也希望我能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经过五个小时的采集,张先生完成了30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3469例,河北省第606例,石家庄市第16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