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结束后,骗子会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这些信息通常会带有含盗取网银的木马程序,还有的骗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500元-1000元的价格查询分数。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谎称辅导填报高考志愿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向考生与家长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并收取高额服务费。
警方提醒:填报志愿可在网上寻找参考资料帮助,但对于收费的指导一定要提高警惕,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勿让骗子趁虚而入。
谎称可以花钱改分数
每年高考后便有学生与家长通过熟人介绍或网上获悉,认识所谓的电脑“黑客”,进入高招办系统的高人,可以帮忙修改高考成绩,让考生、家长汇款,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这些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网络帖子纯属骗局,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也行不通。
谎称有内部指标
诈骗分子谎称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员或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吹嘘自己可以拿到“内部指标”,索取指标费。
警方提醒:目前招生越来越规范,这类谎称交钱就可上学的骗子拿了钱便会消失。考生和家长要客观认识考试成绩,选择与分数匹配的学校就读。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往往就是被骗子瞄准的最大弱点。
伪造录取通知书
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招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提供虚假的财务账户,让考生缴纳各种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了所有的课程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一定要有鉴别真伪的意识,要通过教育部门和学校官方发布的官方网址进入。
谎称发放助学补贴
此类诈骗主要针对家庭困难的考生和家长,骗子冒充高校、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助学金或补贴,要求家长先缴纳报名费等。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混淆假冒高校信息
近年来,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前抢注,假冒、仿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和学校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警方提醒: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提醒广大考生,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
谎称交钱可上军校的诈骗
目前,社会上仍流传着“只要认识人,交钱就能上军校”的说法。于是一些骗子就抛出“能办”军校生的谎言,他们往往冒充军官,声称只要交取一定钱财,就能帮助考生上“军校”。
高考结束,成绩出榜,考生们将会很多值得纪念的时刻,拍照分享到各大社交平台,但有6样东西不要晒。
准考证
高考结束了,准考证务必要保管好。如果考生把准考证晒到朋友圈,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复制!
身份证
打了马赛克就没事了?并不!即使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做了模糊处理,但在稍懂图像修复技术的不法分子手里,分分钟可以恢复或加以改造利用。
考生号和密码
考生号是整个高考期间使用最多的号码,高考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体检结果查询都需要输入。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千万不要晒!
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
考得不错的考生晒一下成绩可以理解。但是,直接拍出查询页面,这类照片同样会暴露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纸质表
志愿填报除了要在网上操作,还需要考生填写纸质表格并签字确认。有的考生为了留念会对纸质表拍照,但是晒图需谨慎,以免个人信息泄露。
录取通知书
很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很精美,收到后想和大家分享。但是通知书的内页有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考生号、录取专业甚至大学学号,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了这些信息,考生被诈骗电话骚扰的机率会大大增加。
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合法权益。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凡以收取保证金、录取费等名义的信息和电话均是诈骗,切勿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