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上午,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卢龙县“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新闻发布会,卢龙县政府相关领导介绍卢龙县旅游综合发展现状以及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工作情况。
近几年来,卢龙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深入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加快推进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不断扮靓秦皇岛“西大门”。目前,全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景点4个,旅行社3家,三星级酒店1个。2019年以来,年最高接待旅游人次320.6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7亿元。
卢龙形象雕塑
一、卢龙县旅游综合发展现状
全域旅游加快推进。坚持以全域旅游为主攻方向,努力发展以山水田园康养、历史名城游赏、民俗风情体验为内涵的特色文旅产业,编制完成了《卢龙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基本形成了以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各景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全景卢龙”。
文化特质更加彰显。深入挖掘“一渠双城三河四文”独特资源,培树新时代卢龙文化品牌。通过文艺创作、教育传播,组织更加接地气、有人气、群众喜闻乐见的展演、交流、下乡活动。
卢龙影响逐步提升。今年以来,卢龙县完成春季线上赏花节活动、“领略壮美雄关 品味长城文化”等读书活动;举办“阅读点亮人生”农民读书节、“山海传奇——秦皇岛长城传说故事展”,在中小学生开展以长城文化和长城保护为主题的班队会、书画展和故事会等300余场次,加快打造涵盖旅游艺术品、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土特产品的卢龙旅游商品——“卢龙礼物”,全方位推广卢龙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提升卢龙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完善组织架构。调整完善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1+8”工作模式,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已经先后召开领导小组会议3次、工作推进会4次,并印发了《卢龙县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同时,利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组织编制村庄发展规划,解决了部分景区建设用地问题。
(二)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做好农旅融合文章。坚持优先发展乡村旅游,实施A级旅游景区提升行动,引导左右佳园创建4A、柳河山庄创建3A级景区。实施甘薯小镇、番茄谷、蓝调庄园等5个总投资25.8亿元的旅游项目,其中番茄谷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集种子研发、观光采摘、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依托“一渠双城三河四文”特色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北部长城旅游带、一渠百库旅游带、青滦河沿线旅游带及柳河山谷片区,开发了水韵田园、长城花海、优雅乡村、“醉”美葡香、生态农庄、寻梦孤竹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
卢龙县左右佳园景区
二是做好城旅融合文章。深入挖掘历史“双城”文化资源,积极做好古城、长城资源保护和利用,谋划了古城保护性开发项目和长城沿线旅游步道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明长城敌台抢险加固工程招标、永平府城墙西城门及西城门瓮城、西水门修缮工程设计变更方案报批工作,永平府城墙支护工程和刘家口关城12号、14号敌台已进场施工。深入开展“四创建”活动,完成了朱家仙河片区整村征收,实施了102国道中修和龙城路、康姿百德街等断头路打通、第二水厂以及4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卢龙修缮中的永平府古城
三是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深入挖掘“一渠百库”精神内涵,开发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完成《卢龙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初稿。完善柳河北山红色文化提升方案,重点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结合投资5亿元的引青灌渠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重点打造集教育培训、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百库百果园”。加快建设刘家口、桃林口、重峪口、兴隆庄等4个最美长城村落,以点带面促进长城沿线村庄面貌、文化氛围整体提升。“碧霞山庄--木井镇休闲农业园--左右生态谷--柳河山庄--柳河溪谷”旅游线路被省文化旅游厅评为夏季休闲旅游精美线路。
柳河北山红色旅游
苹果丰收压满枝头
(三)优化文旅公共服务。一是全力强化长城遗产保护。按照《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长城执法队和长城保护员“双重”巡查制度,县长城执法队在长城保护员每周巡查的基础上,坚持每两周巡查一次。
卢龙长城
二是全面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扎实开展“两馆一站”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新发展,县文化馆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馆。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已经新建改建旅游厕所5座,并将旅游厕所管理接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按月督导建设进展。三是全域增强旅游服务能力。开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标准培训,组织县域企业参加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基地培训、2022年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与项目谋划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举办民宿及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3期,培训人员260余人次,不断提高旅游管理人员水平,为卢龙旅游发展提供优秀人才。积极组织县域旅游企业参加银企对接会,努力帮助企业破解资金难题。(四)整治提升县域环境。一是着力提升交通环境。102国道改移工程正在施工建设,预计6月底完成路基平整,10月底建成通车;龙城路南沿工程已完成前期民宅征收工作;永旺大街道路工程完成土地划拨,正在办理规划许可手续。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招才引智十条措施(试行)》《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设立“我来办”服务热线,建立“晨扫描”“一件事”等工作机制,优化项目并行审批流程,对重点难点事项及时调度、现场办公,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截至目前,已经破解征拆、项目等手续办理事项20余个。1-5月全县新增入库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33.3亿元,同比增长50.5%,邯郸一三胶凝材料、微晶科技、埃瓦电气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三是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组织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禁燃禁放烟花爆竹专项整治以及空气质量保障攻坚等活动,截至6月19日,我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5,同比下降12.8%,PM2.5平均浓度39.28μg(微克)/m³,同比下降13.3%;PM10平均浓度74μg(微克)/m³,同比下降23.7%;优良天数135天,同比增加19天。青龙河、西洋河、饮马河优于考核标准,其中青龙河水质达到Ⅰ类水质。
卢龙境内的青龙河蜿蜒秀美
下一步,卢龙县将紧盯今年全县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重点工作,发挥优势,强力推进,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康养福地”卢龙品牌,努力为全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作出卢龙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答记者问环节
一、请介绍一下卢龙县乡村振兴工作是如何与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工作融合发展的?
卢龙县旅文广局局长陈亮: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工作部署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按照标准逐项对标找差距,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我县主要从四方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实。
一是优先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3月底,在河北新闻网上推荐了我县“春观花”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2条:第一条是春观花休闲游线路,旅游线路:秦皇岛市区→段家沟景区→棋盘山景区,线路特色:赏花采摘+生态体验+环保教育。第二条是踏青赏花采贝垂钓游线路,旅游线路:秦皇岛市区→碧霞山庄休闲渔业基地→柳河溪谷休闲渔业基地,线路特色:踏青赏花+水下体验+农家垂钓。
二是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研究制定了《卢龙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季行动”工作方案》,以深化“十清活动”、完成“十大任务”、打造“十大片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明确四个阶段工作任务,突出不同侧重点,务求实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宜居、宜业、宜游,助力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全县清理村内生活建筑垃圾7896立方,村内坑塘、水渠及路边排水沟1260处、柴草20201处、残垣断壁155处、粪污690处,新创建“小三园”9300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定,评选出红榜村30个,黑榜村36个。2022年省市农业部门下达我县户厕改造任务为7950座,公厕改造178座。县人居办制定了《卢龙县2022年度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公厕改造任务预计7月底完成,户厕改造任务预计9月底全部完成。统筹县财政局一事一议、县资源规划局村庄绿化、县交通局四好公路等相关成员单位项目资金集中打造11个省级美丽乡村,对照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逐村进行了踏查,与镇村两级研究确定了重点建设内容,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方案》。三是持续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甘薯产业,大力发展鲜食甘薯规模种植,全县发展鲜食甘薯种植达到55025亩;依托中薯公司建立了中薯脱毒苗扩繁基地,培育脱毒种薯10万株。全县健康种苗应用达到80056亩以上.加强葡萄优种推广及设施葡萄建设,在蛤泊镇鲍子沟、牛心山、高柳河、曹柳河新建设施葡萄大棚100亩,实现品种更新200亩,推广节水灌溉200亩。清喜农业在卢龙镇夹河滩村流转土地1700亩,建立鲜食甘薯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基地通过采用覆膜滴灌、大笼横叉、有机肥替代。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实现甘薯品质提升、薯型优化,增产增收。目前“九沟十八峪”“十八里”、“宏薯地”等品牌在京津等地已初具影响,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抓好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目前,卢龙县鑫兴、德昌2家省级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场已创建完成。
鲍子沟景区山清水秀葡萄飘香
鲍子沟的葡萄熟了
四是大力开展农业面源防治。坚持以质量兴农,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巩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通过全面推进农药化肥减量、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植保技术培训和农药使用管理等措施,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目前农药化肥减量任务已分解各乡镇,印发了《2022年卢龙县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卢龙县2022年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2022年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精准限量施肥、调优化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提升田间管理技术等减量措施,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控制施肥总量,提高科学施肥技术覆盖率。今年在完成省市化肥零增长要求的基础力争全县化肥农药亩均使用量降低10%以上,化肥使用量降低5628吨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1%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二、卢龙县在构建大交通体系方面有什么新的动作吗?卢龙县交通局局长张健:一是开展102国道改移工程。正在施工建设,预计6月底完成路基整平,10月底建成通车。二是开展龙城路南延工程。已完成24米宽主路土地划拨手续,北段300米沥青路铺筑,雨水、污水管网铺设,电缆沟砌筑,南段过路桥涵浇筑。涉及征收民宅21处全部完成,进行附着物清点及村闲置土地测量,已经进场施工,预计9月底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