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理审批登记太方便了,半个小时就办好了。”近日,市民黄先生到广阳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小餐饮登记证,在市场服务股窗口,工作人员帮助他填写材料、上传信息。从进门到拿证,他仅用了33分钟。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是城市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的重要衡量标尺。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到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再到提高政府效能……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全市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推进,决定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深谙这一道理,我市准确检视问题,坚持刀刃向内,在立行立改、真改实改上下功夫,真刀真枪狠抓整改落实。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我市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认真贯彻外商投资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在全省率先进入“小时”时代,被列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样本城市,市场主体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
今年,我市继续优化办事审批流程,完善“一网通办”服务体系,积极推行“模拟审批”,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为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自贸区形成23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项被评为国家级实践案例,10项首创性做法在全省推广。开展全市开发区“整体提升年”,实施发展规划提升、项目建设攻坚提升、基础设施提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创优争先提升五项行动,推动全市开发区加快提升能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为主线,我市圆满完成工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了以临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现代商贸物流和都市现代农业“1+5”主导产业和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特色产业提质和未来产业培育4大工程,在构建新格局中布局创新链、延长产业链,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先行示范者。
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让廊坊成为吸引项目进驻的“强磁场”、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2021年,在谈、签约、新开工、省市重点项目数量较2020年实现四个“翻番”,全市共列入省市重点项目339项,重点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今年,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全市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368项,总投资2925.8亿元,计划投资640亿元。项目数量、总投资、年计划投资比上年分别增长106.7%、63.7%和86.6%。
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结合“真抓实干转作风、加快廊坊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我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聚焦企业和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下硬功夫,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努力以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筑基垒台、保驾护航。
扩大“证照联办”覆盖范围,年底前基本实现民生高频行业全覆盖、准入准营一体化;加快推进基层服务“网上办”,推动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乡村两级延伸,年底前实现乡村两级认领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对土地、规划审批业务全面整合,确保土地征收转用、收储、供应全过程审批时限压缩到130个工作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被赋予了更多活力的廊坊,必将把改革开放、提升营商环境向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开创廊坊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廊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