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为人民。为进一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连日来,冀州区综治办本着为民、便民、利民原则,针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问题,开展了朝阳市场经营黄线后退30米和竹林大街便民市场搬迁行动,助推创城工作走深走实。
“道牙摊位”后撤三十米
文明畅通前进一大步
位于东都华庭小区东侧的朝阳市场地处城乡结合部,果蔬、小吃、流动摊贩,好不热闹。可随着市场的发展,许多摊位外溢到和平路边,逐渐形成“马路市场”。在给周边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无序乱摆卖、占道经营、垃圾乱扔等造成朝阳大街与冀枣路口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
为切实规范“马路市场”,提升我区东入市口形象,区综治办集中力量抓整治,朝阳市场实现华丽“变身”。一是摊位后撤,还路于民。经多方研究决定将朝阳市场经营黄线后移30米。队员们起早贪黑,不辞辛苦,耐心劝导并协助商贩将摊位后撤至黄线以内,开展规范经营活动。二是施划车位,方便于民。在黄线以外道路两侧重新施划非机动和机动车位,为市民停车买菜提供便利。三是加强巡查,巩固成效。辖区内所属支队早中晚由专人进行不间断巡查,严厉杜绝“回头看本色依旧”现象发生。
“以前,朝阳市场的流动摊点,经常占道经营,交通秩序不太好;现在,对摊位进行规范管理后,尤其是实行摊位后撤这项举措后,道路更顺畅了,路面更干净了,我们到这里买菜心情更舒畅。”市民王女士表示。
告别马路市场
竹林大街74个流动摊位“搬新家”
这几天,区安居家园小区的居民张芳欣喜地发现,家门口的竹林大街,每天早晚高峰的堵车现象没有了,路边占道经营的摊位也不见了踪迹。“那些摊位到哪去了呢?”原来,这些摊位全部搬进了竹林寺院内。区综治办一个举措让一条街卸下了“重负”,也让附近居民连连称赞。
竹林大街便民市场位于冀州老城区,周边大型小区众多,人员密集。便民市场是周边居民的“菜篮子”、“小饭摊”,满足着群众的日常需求,让城市满溢着亲切的烟火气。但随着人流量大幅度增加,路边流动摊贩数量也直线上升,摊点乱摆、垃圾乱扔、占道经营现象严重,造成居民出行困难,交通拥堵不堪。遇到冀州中学(老校区)学生放假,更是堵得水泄不通。
为回应群众关切,最大限度便民、利民,区综治办坚持疏导结合的原则,将竹林大街便民市场搬迁至竹林寺院内开展规范经营。队员们向原商户一一发放《通告》并逐摊位进行耐心沟通劝导,宣传相关政策,争取支持配合,让他们安心顺心“搬新家”。这一举措既有效解决了周边居民买菜难问题,又缓解了因“马路市场”造成的堵车现象,同时也保障了商户们的经营利益。6月12日,74个流动摊位全部顺利搬入竹林寺院内。新便民市场,宽敞整洁、摊位门面规范、充足,商户们赞不绝口。据统计,竹林寺便民市场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共设置摊位103个,门面72间。
竹林大街便民市场搬迁前后对比
竹林寺便民市场院内场景
创城工作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关键是要站在群众立场上。下一步区综治办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把城市治理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民生之需,实干笃行助力创城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