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卢龙县刘田各庄镇东北方向行驶10公里,便到达了被群山环抱的柳河北山村。夏日里,车子慢行在乡村蜿蜒的小路上,干净整洁的农房小院、漫山遍野的松林、峥嵘茂盛的野棘和果树、错落连绵的幽幽绿谷……眼前的景观不停地变化着,暖阳下的乡村沉浸在静谧之中。
柳河北山村,是一个令人崇敬和美丽的地方。
这是一片红色热土——在这里曾经历过腥风血雨、兵刃游弋,战争年代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击日寇的革命根据地。
这是一个美丽村庄——这里山川秀美,果香飘盈,是人们游玩放松、乐享田园生活的好去处。
追寻重温红色记忆
记者来到山脚下的冀东抗战纪念馆,这是近距离接触柳河北山村历史的第一站。站在纪念馆门口,眼见一棵粗壮的板栗树静静伫立,这棵有着180年树龄的古树,繁茂的枝叶在风中婆娑作响,似乎在诉说着这个小乡村过去艰险而又难忘的岁月。
王丽是冀东抗战纪念馆的一名解说员,从事讲解工作10多年,她无数次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那段早已铭刻于心的历史。每次提起,她总是心潮澎湃。
“柳河北山村三面环山,地形复杂,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十二地委和专属的办公地, 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抗日将领和先辈的足迹;创办于此的枪械制造厂、手榴弹厂、被服厂,为冀东地区八路军生产了大量军用物资,是名副其实的后勤基地……”在王丽的讲解中,我们对柳河北山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冀东抗战纪念馆是唯一全面反映冀东抗战武装先进事迹的纪念馆。
冀东抗战纪念馆内展示了八路军的生活用品、战斗使用的枪支弹药,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仿佛又把我们带入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3年至1945年,柳河北山村抗日根据地伴随着红色政权的巩固扩大红红火火地成长起来,逐渐成为滦东以及冀东抗日活动指挥中心和后方大本营。冀东十二地委和
“一道道指挥电波从这里发出,一件件军用物资从这里运走,一张张报纸从这里送出,一支支队伍从这里开赴战场……”77岁的老党员杨志义特意换上军绿色服装赶到纪念馆,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八路军的卫生员,听说有记者来村里追寻红色足迹,特意前来为我们原汁原味地讲革命历史。
村民杨志义讲述父辈当年的抗战事迹。
杨志义老人告诉记者:“我出生成长在柳河北山村,这片红色土地养育了我、教育了我,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给我们留下的这片好山好水我们要珍惜,前辈们的好传统我们要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
一段抹不去的红色记忆让柳河北山村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今,冀东抗战纪念馆现已成为远近很有名气的红色旅游景点,王丽告诉记者,每年纪念馆接待社会各界人士能达到3万多人,在冀东抗战纪念馆对面,依山而建的还有一座烈士陵园,每逢“五四”“七一”以及清明节等重要节日,这里都会吸引大批党员干部、机关团体人员、学生前来参观,大家在这里缅怀先烈,聆听红色历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拥有丰富独特“红色资源”的柳河北山村,如今,已成为干部群众开展党性教育的“红色熔炉”。
为缅怀历史教育后人,在柳河北山修建了烈士陵园。
红色热土上的好光景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是最珍贵、最生动的教材和文化资源。冀东抗战留给柳河北山村一份厚重的红色记忆,近年来,柳河北山村通过发掘红色文化,开展文旅融合,借助自然风光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种植果树、发展红色旅游,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瞻仰完烈士陵园,记者站在整个村庄的制高点远望,能看见柳河溪谷景区的全貌:一弯碧水出现在眼前,青翠的群山、错落有致的小木屋、繁茂的果树林倒映在明镜般的水面上。
沿着曲折蜿蜒的山径,拾级而上,见到景区负责人杨树贵时,他正忙着打理自己精心培植的桑葚树,摘下一颗颗成熟紫红的果子,这是酿制果酒的好食材。
今年66岁的杨树贵从柳河北山村出生,年轻时在城里的建筑行业打拼。十年前退休后,因为念念不忘家乡的山水,他回到村里过起了归园田居的生活,也拿出自己的积蓄投资开发了柳河溪谷景区,想为乡村发展做些事情。
“这儿有革命故事、抗战遗址,也有大好的自然风貌,这些红色资源、绿色资源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得好好利用起来,想办法让它们‘活’起来啊。”10年间,杨树贵先后投资了3000多万元,修建和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栽植了不少苹果树、核桃树、樱桃树、桑葚树等。
“游客到村里可以先去参观纪念馆和烈士陵园,踏寻红色记忆,了解抗战年代军民水乳交融、激荡心灵的感人故事,之后再到景区爬青山、摘鲜果。”杨树贵介绍,因毗邻冀东抗战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柳河溪谷景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主打红色主题体验和生态休闲体验,开发了乡野客栈、水库垂钓、多彩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项目。
“乡村游特别火的时候,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能有上万人,年收入过百万元没啥问题。”杨树贵说。
如今,来柳河北山村探访“打卡”,游客可以加深与绿水青山和红色文化的亲近感,这里有“农耕文化”“乡村体验”“红色记忆”“户外拓展”等多个主题内容,融合教育、体验、学习、感悟为一体,让人们亲近了自然,挑战了自我,陶冶了情操。
徜徉田园之间,畅享绿色生态,柳河溪谷景区渐渐发展起来,在旅游旺季,人手不够用的时候,杨树贵还找来当地和周边村的百姓帮忙打理果园,这样既能把当地村民丰富的种植经验利用上,也能尽所能帮乡亲们增加收入。李玉春便是其中之一,“我是隔壁萝卜园村的,除了种地,其余的时间都在景区干活儿,一干就是八年,在这儿打工一年收入能有2万元。”
柳河北山村内,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掩映在绿树丛林,
“我们想把现有200平方米的冀东抗战纪念馆进行扩建,提升接待参观的能力,也要好好保护和开发利用好那些保留下来的抗战遗迹和红色资源。”提起下一步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业的想法和打算,村党支部书记张宝江告诉记者,“抗战时期的《滦东日报》、卫生所、无线电台、粮库等旧址如今还坐落在村里,把这些旧址串联起来,就是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和招牌。”
革命老区里的新风貌
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柳河北山村更显祥和美丽。
经过多年发展,柳河北山村旧貌换新颜,如今这里的乡亲们靠种植板栗、核桃、杂果和发展生态旅游增收,人均年收入超过万元。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柳河北山村先后实施了安全饮水、民居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清洁能源利用、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工程,成为了环境优美的美丽家园。
条条水泥路宽阔整洁,座座民居错落有致,盏盏路灯照亮群众出行,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每个村民家里也都建有整洁的厕所。“跟过去艰苦的生活比起来,如今的生活真是好啊!”杨志义老人感慨地说。
“我们还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超过70岁的老人比比皆是。”张宝江书记告诉记者,“红色、生态、长寿”已成为小村庄亮丽的三张名片。
这片“红土地”正展示农村新风尚、农民新面貌。
有很多“闲不下来”的老人自发组成文艺小团体,把对英雄的崇敬和革命历史转化成饱含激情的歌曲,传达给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冀东抗战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几位老人正在晒太阳。“三月里来三月三,李运昌带大队十二团,青年壮年前方去打仗,妇救会儿童团全把责任担……”“河边柳林根连根,母亲儿子心连心,母亲儿子亲骨肉,军队百姓一家亲,鱼水相依齐战斗,中华儿女抖精神……”70岁的宣树利老人情不自禁地放开喉咙唱起了群众自己创作的歌谣。
每周,宣树利老人与10多名年龄相仿的村民约在广场上唱红歌,《说唱柳河北山》《八劝抗日战歌》《军民鱼水情》等民谣是大家最热衷的曲目。五年前,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宣树利老人,还自学了电子琴,成为村里的“文艺骨干”,每次“老年合唱团”有“演出”,他来负责伴奏。
宣树利告诉记者,到了旅游旺季,老人们淳朴的歌声会吸引每位游客驻足聆听,有了这么多的历史积淀,柳河北山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会让前来的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感,也能让城市里的人看到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儿。
“农活不忙的时候,大家凑在一起唱唱歌,每天都乐呵呵的,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言谈中,宣树利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说北山,道北山,北山干群意志坚。”“咱们北山人心齐,脱贫致富换新貌,全靠干群齐努力……”老人的歌声又响在耳畔。
如今,柳河北山人在这片英雄用鲜血换来的土地上,实现了“颜值”“气质”双提升,还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来源:秦皇岛日报
记者:高扬
摄影:刘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