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奋斗者 正青春|在盐碱地上“种下”丰收的希望——记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副研究员郭凯

0
分享至

在盐碱地上“种下”丰收的希望

——记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副研究员郭凯

郭凯正在进行土壤含盐量的室内测试。本人供图

5月16日一早,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在书桌上。

郭凯简单地吃了几口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不大的书桌,摆放着厚厚的研究材料,电脑显示屏上的数据密密麻麻,各项实验表格有序排列。

前不久,郭凯跟腱拉伤,打上石膏。上不了班,下不了地,为了不耽误研究进度,他把工作带回石家庄的家中,“时间不够用是现在最大的难题,我希望有更多的盐碱地能尽快得到改良,‘种下’丰收的希望。”

今年刚刚获得“河北青年五四奖章”的郭凯,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也是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

“我出生在山东一个农村家庭,跟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高考报志愿时,郭凯就立志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坚定地选择了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郭凯对农业的热爱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得到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站长刘小京研究员的认可。2007年,他成为刘小京的研究生,2008年在导师的引领下来到南皮站,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团队的一员。

历史上,南皮降雨稀少,土壤盐渍化严重,“春天白茫茫,秋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是当地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南皮试验站那时还是一排平房,冬冷夏热,住宿条件非常简陋,四周也一片荒凉。但一位位农研领域的专家毫不在意这些外在条件,扎在田里灌溉、施肥,一待多年,只为让盐碱地染上绿意。

郭凯被南皮试验站里这种执着、敬业的科研氛围鼓舞着,被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凝聚起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马上着手做研究,“我选择了盐碱地土壤改良工作,这里就是我奋斗的起点。”

水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盐碱地更需要水。我省环渤海区盐碱地面积广,淡水资源极度缺乏怎么办?那就从咸水下手。

郭凯在导师刘小京研究员悉心指导下,充分利用咸水与淡水的融点不同的特点,系统研究和完善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的技术:在冬季最冷时抽提地下咸水,通过少量多次浇灌并稳定结冰,等到春季冰融化时,咸水冰中高浓度咸水先融化入渗,微咸水和淡水后融化入渗淋洗土壤盐分,既浇灌了土地,又压低了土壤盐分,实现盐碱地耕层脱盐。

理论转化为成果,需要大量数据支撑。

每年三九最冷时,寒风刺得人脸疼。在南皮试验站的一块200亩的试验基地——海兴县小山乡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试验基地,郭凯裹着最厚的衣服,穿着长靴子,拿着农具,给农田灌溉。

这种灌溉法要求在一年中气温最低时,进行抽水分层结冰灌溉,稍不注意,就会结冰失败,失败之后意味着要重新结冰。郭凯在寒风中,一盯就是十几天,紧盯灌溉进度,进行土壤抽样监测。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郭凯乐在其中,“农业规律在田间地头。我的工作是通过试验研究,摸清土壤中水盐运动规律,找到让盐碱地染上绿意的方法。”

土壤含盐量每年有所变化,仅用咸水结冰灌溉,以咸水治盐、压盐还不够;春夏水分蒸发大,不同植物的蒸发规律不同,还得想办法守住耕层中来之不易的水。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残茬覆盖……郭凯试着为不同的耐盐植物或经济作物找到最佳防止脱水的方式。

躬耕不辍。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改进,构建了滨海盐碱地“两创一综合”适生改良技术。这项技术解决了盐碱地淡水资源紧缺的难题,达到了重盐碱区“适盐用盐、以盐治盐”的目的,实现了当地气候资源、耐盐植物资源、咸水资源和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推动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原本土壤含盐量高达2%的海兴县小山乡试验基地,经过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种植了郭凯和团队繁育的耐盐植物柽柳后,当年就能将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降至0.3%-0.5%。

除了柽柳,寸草不生的重盐碱荒地,利用这套技术,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还实现了棉花、油葵、甜高粱、菊芋、枸杞等经济作物和耐盐植物的种植。

曾经眉清目秀的研究生,现在皮肤黝黑、双手粗大,常被人认作农民。“一年中有8个多月我会待在田里。”郭凯解释说。

“棉花现在籽棉亩产能达200公斤,油葵亩产达150公斤,枸杞鲜果亩产能达300公斤,芦笋亩产一吨左右……”说起盐碱地改良后的产能,郭凯烂熟于心。

没有无用的荒地,只有潜在的资源。这项农业技术措施后来在沧州和唐山大面积推广,土地亩增效益在1000元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

近来,5月的海兴县试验基地常入郭凯梦中——小麦长势喜人,稚嫩的棉花秧用力顶破地膜长出地面,成片盛开的油菜花,将试验田装点成一片金黄,“真有点想它们了。”(河北日报记者崔丛丛)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南航机长跳楼自杀后续:警方发通报,妻子悲痛发声,曝更多细节

南航机长跳楼自杀后续:警方发通报,妻子悲痛发声,曝更多细节

来科点谱
2025-07-05 10:14:38
61岁营销天才再出山,赚完老人钱,这次手伸向00后,又狠赚100亿

61岁营销天才再出山,赚完老人钱,这次手伸向00后,又狠赚100亿

不写散文诗
2025-06-17 11:44:55
女篮亚洲杯!李梦应回归,张子宇应离开,其中奥妙宫鲁鸣不知晓

女篮亚洲杯!李梦应回归,张子宇应离开,其中奥妙宫鲁鸣不知晓

十点体坛
2025-07-06 12:56:12
汕头刚刚通报!邱国球被查

汕头刚刚通报!邱国球被查

南方都市报
2025-07-06 16:57:06
毛主席的警卫部队有多少人?贴身卫士道出真相:大概一个师建制

毛主席的警卫部队有多少人?贴身卫士道出真相:大概一个师建制

老谢谈史
2025-06-06 09:31:12
全村移民加拿大,70多年没回来,广东一无人村,村民斥巨资盖别墅

全村移民加拿大,70多年没回来,广东一无人村,村民斥巨资盖别墅

明月聊史
2025-05-15 15:49:31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毁掉了俄罗斯人的未来,也间接拯救了东亚与欧洲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毁掉了俄罗斯人的未来,也间接拯救了东亚与欧洲

丁丁鲤史纪
2025-07-03 16:00:50
媒体人:有个训练师认为杨瀚森的天花板比申京高

媒体人:有个训练师认为杨瀚森的天花板比申京高

直播吧
2025-07-06 13:51:05
哈登高居第2!美媒评加州出生的球星TOP10:乔治8克莱4威少排第3

哈登高居第2!美媒评加州出生的球星TOP10:乔治8克莱4威少排第3

锅子篮球
2025-07-06 15:34:41
杨幂登台意外踩裙摆摔倒!2秒内淡定起身调整状态,微笑衔接演讲,被赞教科书级救场

杨幂登台意外踩裙摆摔倒!2秒内淡定起身调整状态,微笑衔接演讲,被赞教科书级救场

极目新闻
2025-07-05 08:58:50
王晶炮轰李嘉诚!称霍家三代才是真爱国,彻底撕碎富豪“遮羞布”

王晶炮轰李嘉诚!称霍家三代才是真爱国,彻底撕碎富豪“遮羞布”

一娱三分地
2025-07-06 16:27:55
“600分上211的时代,过去了!”2025高考释放了一个“残酷”信号

“600分上211的时代,过去了!”2025高考释放了一个“残酷”信号

妍妍教育日记
2025-07-04 19:36:35
火化工自述:对生死已经麻木,年轻漂亮女尸会多留两晚

火化工自述:对生死已经麻木,年轻漂亮女尸会多留两晚

小哥很OK
2024-07-08 17:03:04
“土猪拱白菜”的张锡峰浙大计科毕业两手空空,遭南科大老师调侃

“土猪拱白菜”的张锡峰浙大计科毕业两手空空,遭南科大老师调侃

东东趣谈
2025-07-06 17:34:47
撒贝宁一家现身机场,女儿好漂亮,李白手捧鲜花但看着没那么开心

撒贝宁一家现身机场,女儿好漂亮,李白手捧鲜花但看着没那么开心

八怪娱
2025-07-05 19:30:08
罗马诺:阿森纳与马杜埃凯就五年合同达成一致,将为其开出报价

罗马诺:阿森纳与马杜埃凯就五年合同达成一致,将为其开出报价

懂球帝
2025-07-06 15:26:10
印度人快被空调逼疯了。就因为中国加了个新功能。

印度人快被空调逼疯了。就因为中国加了个新功能。

史行途
2025-06-30 23:30:55
为什么维京人以战死为荣耀,而以老死为屈辱?因为老了很屈辱

为什么维京人以战死为荣耀,而以老死为屈辱?因为老了很屈辱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7-06 00:10:05
俄罗斯终于摊牌,愿意两大底牌换中国帮助,中方是否会改变立场?

俄罗斯终于摊牌,愿意两大底牌换中国帮助,中方是否会改变立场?

叹知
2025-07-05 21:12:56
“妈妈,今天用不用洗头”原来是全国统一的,网友:妈妈、妈妈…

“妈妈,今天用不用洗头”原来是全国统一的,网友:妈妈、妈妈…

悠闲历史
2025-06-30 14:32:42
2025-07-06 19:28:49

头条要闻

欧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招标 中方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头条要闻

欧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招标 中方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财经要闻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了!

体育要闻

梅西献2神作:1V3一条龙 半场奔袭连过4人

娱乐要闻

2025上半年最能扛收视5位男演员排名?

科技要闻

小米YU7首批交付,雷军现身为车主开车门

汽车要闻

阿斯顿·马丁跑车阵容将齐聚2025古德伍德速度节

态度原创

旅游
教育
艺术
健康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教育要闻

2025年山东省中小学“爱眼日”优秀作品展播(四)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军事要闻

以伊冲突后 哈梅内伊首次公开露面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