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奋斗者 正青春|在盐碱地上“种下”丰收的希望——记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副研究员郭凯

0
分享至

在盐碱地上“种下”丰收的希望

——记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副研究员郭凯

郭凯正在进行土壤含盐量的室内测试。本人供图

5月16日一早,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子照在书桌上。

郭凯简单地吃了几口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不大的书桌,摆放着厚厚的研究材料,电脑显示屏上的数据密密麻麻,各项实验表格有序排列。

前不久,郭凯跟腱拉伤,打上石膏。上不了班,下不了地,为了不耽误研究进度,他把工作带回石家庄的家中,“时间不够用是现在最大的难题,我希望有更多的盐碱地能尽快得到改良,‘种下’丰收的希望。”

今年刚刚获得“河北青年五四奖章”的郭凯,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也是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

“我出生在山东一个农村家庭,跟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高考报志愿时,郭凯就立志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坚定地选择了山东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郭凯对农业的热爱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得到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首席科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站长刘小京研究员的认可。2007年,他成为刘小京的研究生,2008年在导师的引领下来到南皮站,成为“盐碱地改良利用”团队的一员。

历史上,南皮降雨稀少,土壤盐渍化严重,“春天白茫茫,秋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是当地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南皮试验站那时还是一排平房,冬冷夏热,住宿条件非常简陋,四周也一片荒凉。但一位位农研领域的专家毫不在意这些外在条件,扎在田里灌溉、施肥,一待多年,只为让盐碱地染上绿意。

郭凯被南皮试验站里这种执着、敬业的科研氛围鼓舞着,被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凝聚起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马上着手做研究,“我选择了盐碱地土壤改良工作,这里就是我奋斗的起点。”

水是农业的基础,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盐碱地更需要水。我省环渤海区盐碱地面积广,淡水资源极度缺乏怎么办?那就从咸水下手。

郭凯在导师刘小京研究员悉心指导下,充分利用咸水与淡水的融点不同的特点,系统研究和完善了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改良盐碱地的技术:在冬季最冷时抽提地下咸水,通过少量多次浇灌并稳定结冰,等到春季冰融化时,咸水冰中高浓度咸水先融化入渗,微咸水和淡水后融化入渗淋洗土壤盐分,既浇灌了土地,又压低了土壤盐分,实现盐碱地耕层脱盐。

理论转化为成果,需要大量数据支撑。

每年三九最冷时,寒风刺得人脸疼。在南皮试验站的一块200亩的试验基地——海兴县小山乡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试验基地,郭凯裹着最厚的衣服,穿着长靴子,拿着农具,给农田灌溉。

这种灌溉法要求在一年中气温最低时,进行抽水分层结冰灌溉,稍不注意,就会结冰失败,失败之后意味着要重新结冰。郭凯在寒风中,一盯就是十几天,紧盯灌溉进度,进行土壤抽样监测。

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郭凯乐在其中,“农业规律在田间地头。我的工作是通过试验研究,摸清土壤中水盐运动规律,找到让盐碱地染上绿意的方法。”

土壤含盐量每年有所变化,仅用咸水结冰灌溉,以咸水治盐、压盐还不够;春夏水分蒸发大,不同植物的蒸发规律不同,还得想办法守住耕层中来之不易的水。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残茬覆盖……郭凯试着为不同的耐盐植物或经济作物找到最佳防止脱水的方式。

躬耕不辍。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改进,构建了滨海盐碱地“两创一综合”适生改良技术。这项技术解决了盐碱地淡水资源紧缺的难题,达到了重盐碱区“适盐用盐、以盐治盐”的目的,实现了当地气候资源、耐盐植物资源、咸水资源和盐碱地的高效利用,推动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

原本土壤含盐量高达2%的海兴县小山乡试验基地,经过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种植了郭凯和团队繁育的耐盐植物柽柳后,当年就能将盐碱地的土壤含盐量降至0.3%-0.5%。

除了柽柳,寸草不生的重盐碱荒地,利用这套技术,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还实现了棉花、油葵、甜高粱、菊芋、枸杞等经济作物和耐盐植物的种植。

曾经眉清目秀的研究生,现在皮肤黝黑、双手粗大,常被人认作农民。“一年中有8个多月我会待在田里。”郭凯解释说。

“棉花现在籽棉亩产能达200公斤,油葵亩产达150公斤,枸杞鲜果亩产能达300公斤,芦笋亩产一吨左右……”说起盐碱地改良后的产能,郭凯烂熟于心。

没有无用的荒地,只有潜在的资源。这项农业技术措施后来在沧州和唐山大面积推广,土地亩增效益在1000元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

近来,5月的海兴县试验基地常入郭凯梦中——小麦长势喜人,稚嫩的棉花秧用力顶破地膜长出地面,成片盛开的油菜花,将试验田装点成一片金黄,“真有点想它们了。”(河北日报记者崔丛丛)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外交部:希望危地马拉认清大势,早日作出正确选择

外交部:希望危地马拉认清大势,早日作出正确选择

新京报
2023-03-31 16:19:05
王宝强:首次扮演段誉,与娜扎同框显违和,被指像武大郎和潘金莲

王宝强:首次扮演段誉,与娜扎同框显违和,被指像武大郎和潘金莲

花生米的影视
2023-03-31 10:08:59
突发!日本刚刚宣布

突发!日本刚刚宣布

环球时报新闻
2023-03-31 12:53:07
三部门明确!延长至2024年底

三部门明确!延长至2024年底

中安在线
2023-03-31 09:43:21
林心如和霍建华“婚变风波”再升级,原来,一切早有预谋

林心如和霍建华“婚变风波”再升级,原来,一切早有预谋

我是愈姑娘
2023-03-31 15:20:13
荣昊:随着真相大白 埋葬的梦终于沉冤得雪 只有球员才知道有多痛

荣昊:随着真相大白 埋葬的梦终于沉冤得雪 只有球员才知道有多痛

直播吧
2023-03-31 17:55:04
“请示射击”  “开火”!

“请示射击” “开火”!

看看新闻Knews
2023-03-31 11:10:28
张津瑜:又被吕总连爆7条视频,画面比前几条还要劲爆?长达9分钟

张津瑜:又被吕总连爆7条视频,画面比前几条还要劲爆?长达9分钟

郑丁嘉话
2023-03-31 17:02:12
乌军女兵的尸体被毫无人性的堆积在一起,无不让人痛心疾首

乌军女兵的尸体被毫无人性的堆积在一起,无不让人痛心疾首

婔嫦视野
2023-03-31 16:06:56
轰动!李泽楷高调迎接梁洛施子女回家,郭嘉文痛哭抖出全部真相

轰动!李泽楷高调迎接梁洛施子女回家,郭嘉文痛哭抖出全部真相

娱乐大嗨家
2023-03-31 14:25:41
炸了!文班亚马放弃2023年选秀大会,马刺火箭等摆烂球队懵了

炸了!文班亚马放弃2023年选秀大会,马刺火箭等摆烂球队懵了

刘哥谈体育
2023-03-31 13:03:24
刘云:非改不可!用600亿美元扩招十万非洲留学生必将竹篮打水

刘云:非改不可!用600亿美元扩招十万非洲留学生必将竹篮打水

陌上花开缓缓行
2023-03-31 13:12:13
摊上大事了,央媒和检察系统都出手了!表面缺水,实则“水”太深

摊上大事了,央媒和检察系统都出手了!表面缺水,实则“水”太深

地瓜音乐大咖
2023-03-30 20:44:15
绚丽春日 和好看好开好坐的全新缤智一起追花

绚丽春日 和好看好开好坐的全新缤智一起追花

蓝畔车评
2023-03-31 07:16:33
谁还在说SUV的一箱油能买一辆自行车

谁还在说SUV的一箱油能买一辆自行车

12缸大师
2023-03-30 23:03:03
特斯拉啤酒来了!3瓶装售价约665元,网友吐槽太贵:这价格就是割韭菜

特斯拉啤酒来了!3瓶装售价约665元,网友吐槽太贵:这价格就是割韭菜

中国经济周刊
2023-03-31 10:56:23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我投资了一只大型银行的股票 现在还经常低于购买价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我投资了一只大型银行的股票 现在还经常低于购买价

财联社
2023-03-31 18:10:17
普京:全球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只有5个,能与美国对抗的只有2个

普京:全球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只有5个,能与美国对抗的只有2个

山水谈要闻
2023-03-31 10:04:19
央视网发文扫黄,但评论区却翻车了!

央视网发文扫黄,但评论区却翻车了!

老勒看军事
2023-03-31 12:02:11
38岁文章近况曝光模样大变,满头白发一脸沧桑,全程低头魂不守舍

38岁文章近况曝光模样大变,满头白发一脸沧桑,全程低头魂不守舍

盖饭娱乐官方号
2023-03-31 17:15:55
2023-03-31 20:18:44

头条要闻

蔡英文宣称台湾和美国的关系比以往都密切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蔡英文宣称台湾和美国的关系比以往都密切 外交部回应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国王归来!"面包"造历史最强进攻大队

娱乐要闻

林心如和霍建华"婚变风波"再升级!

科技要闻

孟晚舟:华为向死而生 怎能不成仁?

汽车要闻

MG7一下推出六款车 要我肯定果断选2.0T

态度原创

家居
数码
房产
艺术
手机

家居要闻

跳跃色彩点亮空间,呈现灵动的生命力

数码要闻

苹果获Apple Watch新专利:可检测自行车是否有助力

房产要闻

已正式启动验资排卡,越秀两项目你去抢了吗?

艺术要闻

“佐临奖”四年后再颁奖,徐峥现场提议增加新奖项

手机要闻

苹果发布 iOS / iPadOS 16.5 首个公开测试版本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