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河湖保护治理交出亮丽成绩单
临城岐山湖 资料图片(霍红军 摄)
5月24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市水务局不断加大河湖保护治理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力度,扎实推进河湖“四乱”整治、河湖岸线管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智慧河湖等工作,推动我市河湖面貌根本好转。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谢龙
开展河湖“清四乱”持续推动河湖面貌好转
今年以来,市水务局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总体目标,聚焦河湖乱堆、乱采、乱占、乱建等“四乱”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先后组织市、县水务部门和乡镇先后开展3轮全面排查整治,共排查整治“四乱”问题285个,“四乱”问题呈明显下降趋势(2019年610个、2020年673个、2021年348个),河湖面貌明显改善。
同时,市水务局以全面落实河长制为抓手,联合市河长办组成督导组,采取明察暗访、无人机飞检、专项督办、群众举报等方式,对各县(市、区)“四乱”问题排查和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已经完成整改的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按期整改到位,实现动态清零。
大力实施生态补水百泉等泉眼实现复涌
去年以来,市水务局科学统筹引江水、引黄水及水库水,向全市主要河道以及具备蓄水能力的干支渠、坑塘实施生态补水,全年累计完成生态补水近5.37亿立方米,全市21条主要河道均已通水,形成有水河道920公里、水面面积77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持续回升,百泉、狗头泉等泉眼实现复涌。
今年,市水务局又谋划实施了15项补水蓄水工程,一体化推进河道“防洪治理、生态修复、水系连通、补水蓄水、河渠绿化”综合治理,打造全域河湖库渠“五纵六横”水网联通新格局,全年补水量达到3.2亿立方米以上。
加强河湖岸线管控不断规范涉河项目建设
市水务局对所有纳入河湖保护名录的178条河道(河川、河渠)、49座水库和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进行复核划定,进一步明晰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理顺管理职责。组织各县(市、区)分级复核“堤防水闸基础信息数据库”,逐一对工程信息进行核对,提高了堤防水闸信息准备性。
同时,市水务局对全市24条重要行洪排沥河道(河川、河渠),编制了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明确岸线功能分区和管控要求,规范河湖岸线开发利用,并不断加强水域岸线监管,定期组织对涉河建设项目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坚决杜绝岸线无序开发、侵占河湖水域、影响河道防洪安全等问题发生。
加大水库日常管护确保水库运行安全
我市共有49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
43座。市水务局把小水库运行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水库日常运行管护,对需开展大坝安全鉴定的水库逐一明确责任主体,制定鉴定工作计划,按期组织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对鉴定为病险水库及时进行除险加固,保障水库大坝正常运行。目前,我市无病险水库。
同时,市水务局积极争取资金565.9万元,对我市43座小型水库、26座水闸、151.5公里堤防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水利工程良好运行并长期发挥效益。特别是,结合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小型水库运行管护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智慧河湖建设提高河湖现代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智慧水利建设,不断加大水利技术创新投入。特别是去年底,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成了集河湖汛情监控、水域岸线监控和输水线路监控于一体的远程化、可视化、智能化视频监控智慧系统。
其中,主要包括1个市级智能监控平台+781个前端铁塔高点红外高清摄像头+县乡级移动(App)终端,基本实现了全市水库、河渠和蓄滞洪区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全天候实时监控,通过平台智能分析河湖“四乱”问题、非法采砂等问题,及时发布告警信息,大大提高了河湖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