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5月24日上午,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海港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海港区相关领导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规划是发展的先导。海港区坚持“八大战略”,建设“八个海港”,把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转型、安全保障5大类25项指标体系,让沿海开放优势充分释放、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更加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加快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坚持‘大事要事、重点项目’两个带动,聚焦园区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三大重点,着力破解生态环境治理、土地征拆补偿、资金要素保障、棚改难题四大瓶颈制约”,制定《海港区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2022年工作要点》和分解台账,形成17项具体目标和81项重点任务,进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式督导。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结合秦皇岛市港口转型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坚定不移推动产业集约化布局和集群化发展,玻璃深加工、新型铝材及汽车零部件、粮油和食品加工、光伏、软件、节能环保“六大产业集群”以及高端旅游、现代物流、数字网红、文化创意、康养产业、产教融合“六大服务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今年,全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93项,总投资435.87亿元,数量和总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32.86%和20.4%,产业类项目占比达到89%。在储备的185个项目中,文旅类项目占比近3成。开发滨海、山岳、文化、休闲、地质主题线路,串联山与海、城与乡的旅游资源,加快构建“山城旅游带”“亲水休闲带”“滨海观光带”和“城市印象带”。大力培育“旅游+”和“+旅游”新业态,深化旅游与工业互联,扶持赛车谷文化产业园建设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互融,以110公里明长城为轴线,开发长城旅游文化,带动环长城公路沿线乡村游发展;大力实施长城宿集计划,推进海阳片区开发,在全市率先打造旅游康养中心,实现旅游与康养共生;支持赛车、滑雪、滑冰、滑板等时尚运动发展,推动旅游与体育互促;依托柳江地质公园等载体,打造高标准的研学旅行基地,让旅游与研学互兴。
城市是发展的载体。致力于一流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在城市设计上体现一流风貌。融文化底蕴和现代元素于城市设计,加快实施街区美陈、亮化工程,塑造滨海城区特色景观,让“城区即景区”成为海港标识。在城市建设上完善一流功能。实施北港大街东延伸、西港路北延伸等道路工程,“两环、四横、五纵”路网加快构建,积极布点医疗、教育等资源,完成242个小区卫生站建设,新改扩建中小学8所,启动7个停车场建设。围绕“游有乐趣”“食有特色”“购有去处”,加快推进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开滦路步行街、秦皇小巷等特色街区建设,不断繁荣茂业、万达等城市商圈。在城市管理上提升一流水平。完善城市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优化数字化城管、“智慧海港”管理模式,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完成率达到100%。严格“以克论净”标准,实行“洗、扫、保”一体化环卫作业,推动城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推广“红色物业”,长效开展小区微治理。
环境是发展的招牌。在打造硬环境方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抓好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坚持不懈打造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海港。精准落实差异化管控措施,圆满完成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服务保障任务,1—4月份PM2.5同比下降28%、PM10同比下降26%。有效落实河湖长制,实现河渠坑塘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确保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标。重拳整治违规占地、非法采砂等问题,使土地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在打造软环境方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主动当好“店小二”。同时,海港区坚决向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亮剑,让依法办事成为市场行为“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