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现场直击 | 探访保定战“疫”救治最前线

0
分享至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慧英 王日成 通讯员 杨雅琴 郑红

疫情来袭,方舱医院、定点救治医院,无疑是离危险最近的地方。隔离病区什么样?一线医护人员如何开展救治?病房里的患者病情如何?4月30日,记者走进保定市方舱医院和定点救治医院,探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的最前线。

“黑科技”大显身手

消杀机器人、智能化生命体征检测仪、网络版心电图机、多学科云会诊平台……在保定方舱医院,一系列“黑科技”硬核设备刷新了记者的认知。

消杀机器人。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摄这些“黑科技”不仅是方舱医院战“疫”一线的得力助手,更带着战胜病毒的坚定信念,成为保定科技战“疫”的重要底气。

上午9时许,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记者看到,方舱医院病区内,医护人员开始例行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不同于传统检测方式,在这里,智能化生命体征检测仪1分钟就可以完成1名患者的检测,遍布方舱的5G专项宽带网络可以保障这些信息实时录入,并传输至患者诊疗信息系统。

“由于方舱医院主要收治的是轻症患者,从入院的预检分诊到分配床位,每天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测量2-4次。如果用纸张来记录数据量太大,而且为防止病毒传染,记录的纸张无法往外传递。智能化生命体征检测仪的引入,彻底解决了无纸化护理难题,同时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保定方舱医院执行院长、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贾同乐告诉记者。

方舱医院内,专家通过多学科云会诊平台进行会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慧英 摄听说要进行会诊,记者跟随贾同乐来到远程会诊中心,可令人不解的是,会诊现场并没有专家。看着记者满脸疑惑,贾同乐拿出手机,点开多学科云会诊平台,CT影像、心电图、化验结果等所有病例信息一目了然,“通过云会诊平台,我们可以用手机进行线上会诊,保定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全部在线,24小时随时可以发起会诊。一方面大大减少专家进入方舱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全市医疗专家为患者服务。”

精细化管理成为“法宝”

每日体温监测、核酸检测、为患者发放中药、带领患者锻炼身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舱内条件,给每个床位挂拉帘形成相对隐私的空间;建立图书角,丰富舱内儿童及青少年课余生活……白衣之下、护目镜之后,是医护人员的默默坚守、无私付出。

方舱医护人员建立图书角,丰富舱内儿童及青少年课余生活。4月9日,方舱医院正式启用,保定市卫健委从全市医疗机构抽调400余名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医疗、护理、院感等骨干力量,组建方舱医院医疗梯队,全力开展救治。

“一线岗位再苦再累,风险再大,也要让患者早日治愈出院。同时,把我们的组员都安全健康地带回去。”方舱医院病区护士长、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杨洁介绍,医护人员每6小时一个班,24小时轮班上岗。

方舱医院病区内,医护人员指导学生患者写作业。细节决定成败。院感防控是保障方舱安全运行的屏障。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感控处主任刘丽萍介绍,感控处负责严守医护人员、车辆和物资的“入口关”。一方面落实“人防”,对所有方舱相关的工作人员强化管控,严格检测体温、检查防护穿戴情况;另一方面做到“技防”,加强院感防控措施、优化诊疗流程;再加上“器防”,规范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使用,实现人、技、器“三防”融合。

刘丽萍(右)对消杀人员开展防护用品穿脱培训。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慧英 摄走进方舱物资库,物资摆放井井有条,方舱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慧君正忙着核对物品清单。李慧君将6S管理模式引入方舱管理中,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医护人员来自十几家医院,平时的习惯、工作场景不同,而且交接班的次数非常多,在每个区的物品清点交接上耗费大量时间,且不好管理。于是我们采用了6S管理模式,流程明确,效果显著。”李慧君介绍,经过6S管理的整理整顿,所有物品都采用清单制管理,大到抢救车、移动护理站,小到一支体温表、一支笔,都定点定位放置,标识清楚,一目了然,大大节约了交接时间。

患者为病房内医护人员画肖像,感恩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在方舱,记者看到的是秩序井然、温暖有爱。截至目前,已有61名患者达到出院标准,走出方舱。

“一人一策”精准救治

下午3时许,在保定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每日例行会诊正在进行。“病人体温目前已降到37℃以下……”隔离病区主任李炳华向在场专家进行了病例汇报,专家们在仔细聆听病史、查看最新检验检查结果后,分别从呼吸、药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会诊,并给出个性化治疗方案。

保定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专家组正在进行远程会诊。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日成 摄如果说方舱医院是“生命之舟”,那么,定点医院就是战“疫”堡垒。因为这里收治的病人年龄跨度大,且多患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救治难度大。

如何应对挑战?

保定市卫健委统筹调配全市最优质人力、设备等医疗资源,组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远程医疗、心理治疗等优势,不断提升科学精准救治水平。

医护人员用手势与听障患者进行交流。“我们组建了模块化的救治梯队,每个梯队包括医生、护理、院感等专职人员,每个梯队的负责人都由具有丰富抗疫经验的科室主任来带队,梯队成员以呼吸、感染、影像、中医等专业为主,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梯队人员,坚持多学科诊疗,保证患者得到最积极有效的医疗救治。”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许云鹤说。

尽管有着丰富的新冠肺炎救治经验,还曾参与援鄂,专家组成员杨卫依然感觉压力不小,“本轮疫情传播范围大,涉及人群广,且患者年龄跨度大,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基础病比较多,需要多个专业协同作战,减少发展成为重型和危重型的可能,给救治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是基于以前的救治经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救治方案,严格按照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实行‘一人一策一方案’,提高综合救治能力,全力护佑患者健康。”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靓颖,这是请了个身价千万的造型师吗

张靓颖,这是请了个身价千万的造型师吗

老吴教育课堂
2025-07-06 11:23:31
韩国特检组向法院申请拘留前总统尹锡悦

韩国特检组向法院申请拘留前总统尹锡悦

财联社
2025-07-06 16:46:04
一个错误理论,带来的全球悲剧!(上)

一个错误理论,带来的全球悲剧!(上)

古老板的老巢
2025-07-06 11:48:57
便携式气象站—实时监测气象信息

便携式气象站—实时监测气象信息

天合便携气象站
2025-06-04 14:00:54
梅西用7秒造出世界名画:3次变向过掉6人 对手8人看他演凌波微步

梅西用7秒造出世界名画:3次变向过掉6人 对手8人看他演凌波微步

风过乡
2025-07-06 10:17:02
林右昌叫嚣罢免绕境与防台风不冲突,吴宗宪炮轰:民进党没血没泪

林右昌叫嚣罢免绕境与防台风不冲突,吴宗宪炮轰:民进党没血没泪

海峡导报社
2025-07-06 18:08:03
93阅兵将临,李在明对华回应8字,一锤定音,鲁比奥:不去韩国了

93阅兵将临,李在明对华回应8字,一锤定音,鲁比奥:不去韩国了

跳跳历史
2025-07-05 14:39:42
2025年上半年离世的10位明星,有5人英年早逝,最年轻者仅25岁

2025年上半年离世的10位明星,有5人英年早逝,最年轻者仅25岁

叨唠
2025-07-01 21:39:12
全世界第一的梅奥诊所,医生工资很高,却无人骂他是黑心医院

全世界第一的梅奥诊所,医生工资很高,却无人骂他是黑心医院

混沌录
2025-06-10 22:51:21
看懂了朝鲜出兵俄乌,就懂了欧盟为何会成为菜单,中国也束手无策

看懂了朝鲜出兵俄乌,就懂了欧盟为何会成为菜单,中国也束手无策

今墨缘
2025-07-06 17:15:41
坐拥3.6亿私人飞机,手戴1000多万名表,“沪上皇”秦奋啥来头?

坐拥3.6亿私人飞机,手戴1000多万名表,“沪上皇”秦奋啥来头?

逍遥史记
2025-05-16 14:29:20
这才是清朝妃子被临幸的全过程,别再被电视剧骗了,真相更残酷

这才是清朝妃子被临幸的全过程,别再被电视剧骗了,真相更残酷

文史道
2025-07-05 16:41:32
“妈妈,今天用不用洗头”原来是全国统一的,网友:妈妈、妈妈…

“妈妈,今天用不用洗头”原来是全国统一的,网友:妈妈、妈妈…

悠闲历史
2025-06-30 14:32:42
米体:国米可能出售多达6名球员,并收回1.15亿欧元

米体:国米可能出售多达6名球员,并收回1.15亿欧元

懂球帝
2025-07-06 16:40:11
李敖之死:脑癌突袭,邀请前妻反被拒,遗嘱防私生女,死前喊小蕾

李敖之死:脑癌突袭,邀请前妻反被拒,遗嘱防私生女,死前喊小蕾

玥来玥好讲故事
2025-07-05 20:52:05
女子狠心打掉5个月胎儿,并把胎儿放泡沫箱送男方家,男方痛哭

女子狠心打掉5个月胎儿,并把胎儿放泡沫箱送男方家,男方痛哭

阿会情感
2025-07-04 13:25:03
上海一男子花50万囤茅台酒,15年后急用钱时,才发现它的真实价值

上海一男子花50万囤茅台酒,15年后急用钱时,才发现它的真实价值

温情邮局
2025-06-13 13:59:55
又见成都太古里“垮掉的一代”:遍地流氓时尚,饱了眼福长了见识

又见成都太古里“垮掉的一代”:遍地流氓时尚,饱了眼福长了见识

葡萄说娱
2025-06-27 15:39:18
外媒:歼-35A开始量产已签订第一份出口订单,但首个用户不是巴铁

外媒:歼-35A开始量产已签订第一份出口订单,但首个用户不是巴铁

小嵩
2025-07-05 18:13:25
62年总理到东北视察,看见大礼堂柱子后大怒:这个礼堂不准用!

62年总理到东北视察,看见大礼堂柱子后大怒:这个礼堂不准用!

老谢谈史
2025-06-05 10:58:11
2025-07-06 19:23:00

头条要闻

欧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招标 中方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头条要闻

欧盟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招标 中方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财经要闻

马斯克宣布:美国党成立了!

体育要闻

梅西献2神作:1V3一条龙 半场奔袭连过4人

娱乐要闻

2025上半年最能扛收视5位男演员排名?

科技要闻

小米YU7首批交付,雷军现身为车主开车门

汽车要闻

阿斯顿·马丁跑车阵容将齐聚2025古德伍德速度节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房产
时尚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本地新闻

建筑地标如何成为城市人才汇聚的 “强磁场”?

房产要闻

湖畔微醺夜,与全球大生活家共赴世界庄园理想生活之约

不是你胖,是你裤子没挑对!这10条瘦到离谱!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