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上,他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把专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们;登记室里,他认真负责、专业细致,把每个遗体捐献志愿者的信息用心保存;遗体告别仪式上,他心情沉重、充满钦佩,感动于捐献者的无私大爱精神。他是奔波在遗体捐献登记和接受路上的协调者,他就是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负责人赵长义。
规范流程,让遗体捐献志愿者找到“组织”
2014年前,赵长义是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师;2014年后,他多了一个身份,开始负责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工作。“前些年,市民想要捐献遗体,需自己去寻找登记及接受机构,整个过程中,市民要跑好几个部门,如公证机构、公安机构、用人单位等,光是手续上就得填报10多份表格,非常麻烦。”赵长义说。
2015年底,在河北省红十字会的指导和帮助下,赵长义参与起草了《河北省遗体捐献和接受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经过半年时间的讨论与修改,2016年7月份,《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同时,河北省遗体捐献接受联盟正式成立,河北省全省范围的遗体捐献和接受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随着《河北省遗体捐献和接受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和河北省遗体捐献接受联盟的正式成立,我们的遗体接受工作也步入正轨,河北省内想要捐献遗体的志愿者再也不会出现找不到遗体接受机构的情况了。”赵长义说,“现在,河北医科大学主要负责石家庄、衡水、邯郸、邢台四个地市的遗体接受工作,但是,我们的工作也是灵活的,我们会根据捐献者的意愿来接受遗体。”
“在遗体捐献中,还会涉及到器官捐献及组织捐献两种情况,比如,有的市民在捐献遗体时,他的心脏、肝脏等器官还可以拯救其他的重症病人,他的眼角膜等组织还能够让眼病患者重建光明,这就需要医院之间随时做到信息的互联互通,及时救治。”赵长义说,“当然,器官捐献和组织捐献志愿者也有进行遗体捐献的情况。”有了联盟的捐献网络,遇到这样的情况医疗单位和遗体接受单位就可以迅速行动,缩短沟通协调时间,帮助到更多的病患。
创新工作,让遗体捐献更具“价值”
“我们都知道,捐献的遗体会用于医学教学,供医学生解剖学习。近年来,随着遗体捐献量的上升,我们可以为新入职医生、基层医生、心存疑虑的主治医生提供遗体解剖和手术练习平台。”赵长义说。比如,基层医生不会做膝关节置换手术,他就可以来到遗体捐献中心来进行练习,赵长义还会帮忙联系资深骨科医生做演示和手术指导,帮助基层医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造福患者。“病人因肺部感染去世后捐献了遗体,主治医生想弄清楚病人究竟是因为什么微生物感染而去世,他就可以来到遗体捐献中心,进行遗体解剖和深入探究。”赵长义说。
医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我想推出‘一个礼拜的遗体捐献’,那就是遗体只在河北医科大学停留一周或者三天,医生和医学研究生可以研究学习、开展新的手术,七天后将遗体返还家属。”赵长义说,“随着遗体捐献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可以把研究、教学、临床应用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这对整个医疗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生命教育,从每位捐献者身上汲取大爱“力量”
八年来,赵长义接触到的遗体捐献者形形色色,有朴实无华的血友病孤寡老人;有一心想把遗体捐到母校的郑家琳老师;有在部队荣立特等功、一等功的退伍军人;有一起实现遗体捐献的伉俪。每一位捐献者,在成为大体老师的那一刻,便选择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献给世界的最后一份礼物,他们的大爱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从2019年开始,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解剖学纪念日’主题活动,也会组织‘我想对大体老师说’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珍爱生命、心怀感恩。”赵长义说。河北医科大学还设有生命科学馆和遗体告别厅,生命科学管里有人体、组织标本,让参观学习者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人类生命之奥秘,体会生命之珍贵;捐献者家属大都会来到遗体告别厅,组织告别仪式,这对捐献者的家属和亲朋好友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和家属上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如何离开这个世界。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遗体捐献的宣传和行动中,让这个社会更加温暖有爱,让国家的医疗事业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赵长义说。随着生命教育的普及、人们思想的转变,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遗体捐献,托举起生命的希望,以另一种方式唱响生命之歌。
八年来,赵长义将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都交给了遗体捐献工作,“这项工作已经成为我的责任和义务,我必须要将这项工作做好,因为我们对遗体捐献志愿者有承诺,如果无法兑现承诺,我们会觉得很遗憾。”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赵长义和靳玉川会尽己所能保障遗体捐献工作平稳开展,帮助更多的人实现遗体捐献,促进医疗事业不断进步。(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