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清明节来临,想起捐献者的默默奉献、捐献者家属的无私大爱,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和领悟。”邯郸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张静说。
奔走在生与死之间,让生命与光明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下去,这是邯郸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张静的“使命”。她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改变传统思想,从而提高捐献率,让器官捐献成为生命尽头最好的遇见。
使命,奔走在捐受双方的生命摆渡人
2010年,中国正式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职业随之产生。邯郸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负责人张静在2014年通过资格认证考试,获得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资格。在谈到她近8年的工作经历时,张静说做协调员工作远比她最初想象的艰辛。“从事协调员工作,必须热心、耐心、细心。随机应变地与潜在捐献者家人沟通相关捐献事宜,我的工作状态就是24小时待命,没有节假日和公休日的概念,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深更半夜往医院跑都是平常事。”张静说。
为了保证潜在捐献者在确认脑死亡或者心死亡后需及时进行捐献,对器官捐献者而言,心脏停止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关键,因为用于移植的器官必须在捐献者去世后很短的时间内捐献,并在规定时间内用于受体。张静说,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工作中她常常面对的是危重患者和家属,怎样和患者家属沟通,是她经常面对的难题。为了更好开展工作,她还自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用所学的知识让捐献者家人体会到关心和理解。
聊起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协调经历,张静坦言说,“我的同事杨海燕,她是全国红十字会系统首位器官捐献者。海燕住院期间,我多次到医院看望她。每次见到我,杨海燕的父亲都会跟我重新讲述一遍海燕的‘生平’,从她的出生、到上学、再到结婚生子,点点滴滴,事无巨细,仿佛只有这样,杨父才能暂时忘记海燕即将离开的事实。每次,我都认真听着,不忍去打断,高兴的时候跟着一起笑,伤心的时候跟着一起流泪。”张静说。当想起海燕已经病危的事实,悲伤的老人终于又回到了现实,用衣袖轻轻抹去眼角的泪水,平静地说:“海燕救不回来了,那就捐献器官,让燕子挽救别人的生命吧。”在张静看来,几句安慰缓解不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唯有耐心倾听和真正的关心才能减轻他们的伤痛,带给他们温暖。
“作为协调员,我们需要耐心地与捐献者家属沟通,站在对方的立场感受对方的感受,让捐献者家人感觉到社会的关心,让他认可并同意,‘当生命走到尽头,捐献是最好的选择’。”张静说。
多元,奔走在大街小巷的捐献知识传播者
受传统思想和保守的伦理观念影响,很多人不接受人体器官捐献,在每一例器官捐献成功之前,有可能遇到种种障碍,有的是因为家人不同意,也有临时改变主意的,甚至有时候不相干的人还会泼冷水。“你愿意选择器官捐献吗?”是每一个器官捐献协调员很艰难说出口的一句话。“如何提高大众的捐献意识,让更多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主动提出捐献成为我工作的重点。”张静说。
四年来,张静先后组建了“为爱奔跑”马拉松宣传队、“为爱接力”志愿服务队、爱心宣传队、律师志愿者队伍、心理志愿者队伍等多个专业的志愿者队伍,这些由专业人士组建的爱心队伍,促进了邯郸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发展。
张静积极融入志愿者队伍,与“为爱奔跑”马拉松宣传队一起,跑遍了邯郸市的大街小巷,参加了多次马拉松赛事,他们手举“为爱奔跑,生命接力”的旗帜,作为一支流动的宣传队伍,将器官捐献知识宣传出去;“为爱歌唱”志愿者团队专门为器官捐献的郝深群写了一首歌《为你点赞》,后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支持下,把邯郸这首原创歌曲制作成了MV送给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者;“为爱接力”志愿者团队主要人群是出租车司机,他们常年走街串巷,将器官捐献知识更广地传播出去;律师志愿服务队下设炎黄遗嘱库,为志愿进行器官捐献的人做免费的遗嘱登记;“爱心宣传团队”更是有召必应,无论严寒酷暑都积极参与宣传工作,在社区、医院等场所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知识。
张静还组织了“晒晒你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活动、纪念人体器官捐献者征文活动、读书会等活动,以不同的形式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因其在宣传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她受邀到保定、邢台、吉林省授课,以“多元化模式宣传人体器官捐献” 为主题进行全国网络授课,到云南、杭州等多地进行器官捐献工作汇报,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同行人员的赞扬与支持。
2021年8月,张静当选邯郸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在会议发言及会议休息时间,她借用政协的平台进一步宣传了人体器官捐献知识,有多名政协委员当场表示愿意加入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宣传队伍。经过多年的努力,邯郸市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电子卡的志愿者从2015年的5名增长到现在的2万多人。
行善,奔走在帮助器官捐献者家属的道路上
她事无巨细,除了逢年过节对捐献者家属进行慰问外,张静还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为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一次,在翻看朋友圈的过程中,张静发现一位捐献角膜、遗体的志愿者的妈妈种植的早酥红梨遇到了卖不出去的问题。她主动联系这位妈妈,并发动志愿者帮她卖红梨,仅仅两天就卖出500多斤;次年,又卖出1200多斤,解决了她的难题。
杨海燕的父母没有工作,平时靠卖酥鱼维持生活,张静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帮助老人卖酥鱼,今年1300多斤酥鱼全部被爱心人士买走。
在馆陶县患脑瘤的李学彬捐献完成后,张静与馆陶县红十字会会长王宝霞一起去李学彬家里慰问,联系当地政府为其家人办了低保,孩子上学和老人看病都有了保障,家属非常感动。“这是我们作为红十字会工作者对捐献者家属应有的关怀。”张静说。
“行善不只是做分内的事情,更是工作之外的情义。大爱之家是值得被帮助的,我大不了加点班嘛。”张静的心里时刻惦记着捐献者家属,她把组织志愿者为捐献者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她必须要做的事情。
张静的心里还时刻关注着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为了回馈志愿者的爱心,作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成员的张静在每年春节前夕都会亲手为志愿者写春联、送祝福。
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时,张静多次强调“我们把了解的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告诉身边的人,就是积德行善。我们多说一句话,也许可以挽救多个人的生命,就是积累福报”。大家以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为荣,参加公益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有的志愿者把电子登记卡订制成手机壳,现身说法随时宣传。
“邯郸的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基层中始终走在前列。”这是梁慧玲会长在听取张静关于邯郸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汇报后的肯定评价,同时,她的工作还受到了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侯峰忠主任的支持与鼓励。邯郸市红十字会会长王俊玲也非常重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并对张静的创新宣传工作给予了肯定。面对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认可,张静更在乎的是捐献者及家属的心情,“我虽然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但是我宁愿没有捐献,因为每一次的捐献都意味着有个生命的逝去。”
张静从来不看重捐献人数,她在乎的是有多少人加入到遗体器官捐献宣传队伍,她希望更多人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主动提出遗体器官捐献,通过宣传沟通可以让捐献者家人同意身故后捐献器官,挽救其他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