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河北省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石家庄双凤山陵园举行。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省红十字会邀请多位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和受捐者分批次来到现场。他们为亲人、捐献者送上鲜花,缅怀大爱奉献的捐献者。
捐献者家属:捐献遗体是父亲的遗愿
“2021年父亲病逝,根据他的遗愿完成了遗体、脑组织、眼角膜捐献。”仇女士说。仇录生是一位老党员,多年来,他与妻子张喜真二人累计捐助资金10余万元,共帮助1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帮助98名面临失学的中小学生重返校园,还为一所中学捐献“助学基金”5000元。
2005年,当在新闻上看到省红十字会发出的“让我把光明留给你”倡议后,夫妻二人便有了去世后捐献眼角膜的想法,并于第二年在女儿陪同下到省红十字会办理了捐献相关手续。2016年,夫妻二人又商量并征得儿女们的同意,办理了捐献遗体的相关手续,决定把最后的“生命礼物”捐献给我国的医学教研事业。
“我曾是红十字会的一名工作人员,看到过很多生病和疾苦,也理解父亲捐赠遗体的心愿和想法,所以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仇女士说,“今年清明节,能在河北省人体器官捐献纪念碑缅怀父亲,通过这种方式来祭祀亲人,心里觉得温暖、不孤单。”
受捐者:感恩每一个器官捐献者
“得益于受捐,能留在爱的人身边”这是每个受捐者的感激;“不知名的你,是我的英雄”这是每个受捐者感恩;“一个人活出两个人的精彩”这是每个受捐者的承诺。
通过器官移植,疾病带给他们的阴霾正在散去。“我是一名肾脏移植受者,虽然我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因为他的无私大爱,才让我的生命得到延续,我非常感谢他。”李先生说。
李先生患有慢性肾衰竭,发展到最后只能靠透析维持日常生活,移植肾脏成为治愈疾病的唯一办法,但肾源紧缺,配型成功率低,希望渺茫。“2018年的一个深夜,我接到了肾源配型成功的电话,那天我彻夜未眠。两天后,我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恢复也非常好,仅半年时间,我就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每次复查,身体各项指标也都很正常。”李先生说。
“我是一名肾脏移植受者,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作为一名受者,我能深切的体会到遗体、器官捐献对拯救生命的作用,更能体会到每一位遗体、器官捐献的无私和伟大。”李先生说,他已经决定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和宣传者,让这份大爱永远的传递下去,为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遗体、器官捐献是“生命的馈赠”,是造福人类的高尚行为,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具体体现。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宝贵,然而他们却战胜了短暂,用这种方式使生命得到了延续和升华,获得了永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