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咱中午吃脊骨酸菜汤,菜窝窝头,行不?”
3月30日,
像往常一样,
58岁的王爱荣和叔叔王久和聊了一会儿,
就开始做饭。
共同生活三十多年,
叔侄俩相处得就像父女一样。
王爱荣是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在她所住的山海关山青海蓝小区,邻居们都知道她悉心照顾叔叔的事儿。王爱荣的叔叔王久和是一名伤残军人,在部队服役时为执行任务,在雪地里蹲守了三天三夜,落下了严重的冻伤。转业后,旧病复发的他经历了5年的治疗,多次截肢,丧失了自理能力。1979年,王久和又患上了严重的脉管炎,手术后急需人照顾。那时,年仅16岁的王爱荣主动站出来,担负起了照顾叔叔的重担,在医院陪护了一个多月。
这之后,为了照顾没有儿女的叔叔,王爱荣更是作了一个重大决定,要带着叔叔出嫁。这个决定,让许多想追求她的男士都打了退堂鼓,直到1985年,王爱荣终于等到了善良的赵桐和。
“结婚前,我就说了,我在哪儿,叔叔就带到哪儿。”王爱荣话语里带着感动,“当时他一口同意,我就同意结婚了。” 婚后,照顾叔叔的责任开始由夫妻二人分担。那时候家里房子小,他们依然给叔叔安排了一张很舒服的大床。孩子小,王爱荣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照顾不能自理的叔叔,有时忙得自己都顾不上吃饭。丈夫赵桐和被妻子的善良和贤惠深深感动,只要他在家,累活脏活他都抢着干。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充满着爱和欢乐。多年来,夫妻二人对叔叔照顾得面面俱到,没有一句怨言。老人每天的大小便、洗漱、饮食、按摩和外出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他们的悉心照顾下,王久和已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75岁的他虽然患有严重的心梗、糖尿病和肠道疾病,但精神状态特别好。老人逢人便夸:“我家的侄女儿对我,太孝顺了!我上辈子积了福,有这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