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娜 李涛)在中共宁晋县委党校的“四史”教育展览馆内,抗战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老报刊展区面前,经常有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长时间驻足观看,这一张张泛黄的老报纸带着大家伙儿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重温革命峥嵘岁月,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些报纸中有抗战时期的《晋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冀中导报》、《冀南日报》、《抗战日报》、《晋冀日报》、《救亡日报》等等。馆内的讲解员耐心地为大家讲解着一张张报纸的创刊历史,让参观者了解到报刊是如何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报道军民的抗战精神,如何传播进步文化思想,推进根据地建设和发动群众力量等相关内容。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四史”展馆中保存的《晋察冀日报》是《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是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这份报纸创刊于1937年,终刊于1948年,原名《抗敌报》,1937年12月11日由晋察冀军区出版。1938年8月改由晋察冀边区出版,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1941年11月,《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在平山县里庄村发表终刊启事。从创刊至终刊,共10年6个月零3天,出版报纸2854期。作为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的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伴随着晋察冀边区根据地一起发展壮大,见证了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大区党报之一。办报期间,面对敌人层层封锁的恶劣环境,《晋察冀日报》的工作人员利用广泛的消息源,巧妙地绕过敌人的封锁线,源源不断地获取消息、出版报纸,像地雷战英雄李勇、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王二小等很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事迹,都是在那段时间刊出的。《晋察冀日报》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国内、国际新闻,又有副刊《老百姓》,还有漫画、顺口溜、诗歌等。每天都会出小评论,每周出周评。报纸不仅在解放区出版发行,在敌占区也在发行。由于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幽默诙谐、脍炙人口,成为当时根据地广大军民了解第八路军政策和根据地战况的主要渠道,也是晋察冀边区党和人民对敌作战的重要宣传武器。这一“笔杆子”有利配合了“枪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1946年创办的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华北局《人民日报》,毛泽东主席曾于1946年7月1日、1948年6月15日两次题写"人民日报"报头。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河北省宁晋县委党校在上级党校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利用“四史”展馆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利用红色资源来充当生动的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