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上,他是意气风发、“大器晚成”的全国冠军;教室里,他是关心学生、耐心细致的跆拳道教练。他将运动员永不言败的精神刻在骨子里,将“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融进血液里。他就是中国第一批跆拳道专业运动员,连续三次获得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冠军的崔玉红。
一鸣惊人,他连续三年获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冠军
活泼好动的崔玉红从小就跟着叔叔练习武术,后经人介绍到无极县体校学习散打。1997年,跆拳道刚刚传到中国,很多人不了解这项运动。“当时,我的教练开始接触跆拳道,但是我并不了解这项,只是想跟着教练学习,就转去练习跆拳道了。”崔玉红说。正是这次不经意的“转行”,让他在跆拳道领域不断拼搏、创造佳绩。
1998年,崔玉红参加了河北省跆拳道队的选拔赛,以第一名的成绩到省队参加集训,一年后,崔玉红转正,正式成为第一批河北省跆拳道队队员。2002年,第一次参加全国赛的崔玉红没有拿到名次,但他并没有气馁。“和我同期进入省队的队员,每个人都拿到自己相应的名次,而我还默默无闻,连前八都没拿过,我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加倍努力,别人下课,我在加练;别人吃饭,我在加练;别人睡觉,我还在加练。流汗流血不停练,忍着伤痛继续练!就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儿,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全国冠军!”崔玉红说。
因为在身高上不占优势,崔玉红必须要靠提高速度来争取得分,所以他每天在腿上绑1公斤的沙袋练习踢腿,与重量级比自己大的队友对练,伤痛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2003年那场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我到现在还记得,在打决赛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比赛了一天特别累,但是队友全都过来给我加油打气,我受到了很大鼓舞。”赛场上,崔玉红一鼓作气,拿下2003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冠军,并获得了赛事最具分量的最佳技术奖,这也是河北省在全国跆拳道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崔玉红并没有因为取得了成绩而有所松懈,反而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一丝一毫不敢放松。在随后的几年里,他还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季军、连续三次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奋斗的人生是精彩的,崔玉红靠着身上的一股“轴”劲儿,不断突破自己;靠着坚持不懈的刻苦训练,一鸣惊人,为河北省拿下一个又一个全国冠军。
甘之如饴,他将所学尽数传授
2009年,崔玉红退役,正式成为一名教练员。从运动员转换到教练,期间的辛酸苦辣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崔玉红说:“运动员简单,只要练好、出成绩就行。当教练除了带学生训练和比赛之外,还要照顾到学生的生活和管理团队的方方面面。简而言之,当运动员是‘管好自己’,而当教练是‘做好家长’。”
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运动员对教练所教授的技战术理解程度不同,就会形成每个人的技战术打法。“我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去加以引导,去突出他们的特点。”崔玉红说,“全国冠军顾云鹏的个子相对较矮,但是他很灵活,所以对他进行速度的训练能很快提高他的成绩;而宋国栋就特别肯吃苦,无论多么重的训练任务他都能完成,所以他也能拿到全国冠军。”
此外,教练还需要观察运动员的一举一动,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心态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为了帮助运动员及时调整心态,教练要心思缜密,细致观察,帮助他们战胜心理压力,平复心态波动,拿到好成绩。
为了提高运动员成绩,崔玉红每天不知疲倦地摸索训练方法和技术套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担任河北跆拳道队教练期间,培养了多名世界冠军、全国冠军、河北省冠军。
入行二十多年,跆拳道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12年,崔玉红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河北体育学院,担任河北体育学院跆拳道、空手道教研室主任,河北体育学院跆拳道队主教练。在课程教学方面,他百分之百的投入,正是这种百分之百的投入,让他的课备受学生的好评,在十年的教学过程中,崔玉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
在崔玉红看来,要想让学生信服,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长年练习跆拳道的经历,让“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内化成了他的一种习惯。正是这种对跆拳道的热爱,崔玉红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充满着热诚,他把跆拳道教学作为一项终身的事业在做,这种对事业充满激情又极其敬业的精神也感染着他课上的每一位学生。
现年40岁的崔玉红前半生都与跆拳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入行二十多年,他做运动员十二年,教练员四年,大学老师十年。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成功后的喜悦。谈及对于跆拳道的感受,崔玉红表示:“从当运动员那一刻开始,跆拳道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是跆拳道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这个农村孩子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近年来,崔玉红完成了从一名全国冠军、专业教练向一名高校教师的巨大转变,他专注教育教研工作,不断磨练、完善自己,在他喜爱的教育事业中百分之百用心,在他痴迷的跆拳道事业中百分之百用力。他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对教书育人的用心和对奋斗人生的追求。(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