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崇礼: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 向产业振兴目标迈进)
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农业是崇礼的传统产业,要始终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抓,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崇礼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种植结构,不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加强产业品牌建设,注重技术模式创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这一重要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在高家营镇南地村的塔儿庄生态园,樱桃树长势喜人,已经发出了绿绿的小嫩芽,再过2个月就可以品尝到甜度极高,果汁饱满的本地樱桃。据负责人介绍,2016年南地村开始发展苗木种植产业,引进樱桃种植,建起了樱桃种植试验基地,还成立了张家口市常裕林木种植合作社。
合作社负责人魏平告诉我们,合作社占地面积300多亩,现已建成的46个大棚以种植樱桃为主,集观光、采摘于一体,村民以入股的方式可以得到分红,实现增收致富。
常裕林合作社只是我区农业产业模式的一个代表,近年来,依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我区确立了“优势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开发+美丽乡村”的捆绑招商模式,深度开发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景观农业,通过积极调研市场,结合我区的气候、土壤特征,选准产业路子,逐步完善农业种植、生产、销售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者有机统一。
农业是崇礼的传统产业,要想让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发展,需要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上下大力度,为此,我区积极打造适应新形势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上三道河、刷见草沟两大产业园区,重点推进集育种育苗、生产经营、产品深加工、冷储保鲜为一体的运营模式,逐步培育形成了温室大棚食用菌、金丝皇菊、越冬草莓等多种特色产业。目前,各种深加工食用菌产品依托原产地直销,远销山东、江苏等省份,深受市场认可、供不应求。通过两大产业园区的建设,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230个,年均增收20000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3万元,真正让农户在家门口就业,让百姓“钱袋子”更鼓,“家底子”更厚。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贾志军
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我区持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在稳定蔬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形成了3个千亩以上设施蔬菜种植区和4个万亩以上露地蔬菜优势品种种植区,其中,彩椒更是成为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仅石嘴子乡,就有95%以上的农户家庭收入是依靠种植彩椒。不仅如此,“崇礼彩椒”还成功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了崇礼打得出、叫得响的名优品牌。
“截止目前,石嘴子全乡累计种植彩椒7894亩,年产量可达3900多万公斤,实现年经济效益12814.8万元,已跃居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越夏彩椒基地,大棚种植不仅盘活了劳动力,还可以使弱劳力、半劳力都可以在家门口务工。”石嘴子乡乡长闫春晖介绍说。
为不断推动真正实现“培育一个品牌、做强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标,我区下大力构筑品牌建设。“崇礼好礼”、“崇礼山居”的集体商标,“崇礼蚕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崇礼蚕豆”集体商标,成功入选了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中。“崇礼金莲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已经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整理,正在申报过程中。蔬菜、花卉、粮油杂豆、药材林果、禽蛋乳品等越来越多具有崇礼地域特色的优质产品悉数亮相,为崇礼农业名片增添了色彩瑰丽的一笔。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闫秉国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农旅融合快速发展,一大批富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已走出崇礼,让更多的人了解与品尝到崇礼味道。百姓的“米袋子”越来越鼓、“肉盘子”越来越稳、“菜篮子”越来越满,真正让共同富裕的目标从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