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有我 不辱使命
抚宁区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北京冬奥会医疗队队员
李允天手记
随着2022北京冬残奥会的圆满落幕,我在张家口的支援工作也将要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我叫李允天,是秦皇岛市抚宁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也是区人民医院第一批支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医疗保障队员,当我得知医院选派我作为全市卫健系统支援北京2022冬、残奥医疗保障队员之一时,内心无比激动,能为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是我的夙愿。带着家人的叮咛,同事的嘱托以及领导的信任于1月15日正式启程,决心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伟大祖国举办的这一国际赛事出一份力。
本届冬、残奥会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举办,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选手来到中国参赛,防疫安全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新的面孔、新的仪器、新的环境我们来不及逐步适应就开始投入到科学有序的培训中。面对着日益增多的标本量,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我们拿起手中的加样枪没有退缩,本着机器不休人不休的原则日出而作、日落不归。工作结束后,大家看着脸上佩戴N95口罩的道道勒痕和脱去防护服被汗水浸透的贴身衣服,打趣的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胜利的徽章!”
有的同志由于日复一日的拧核酸盖和手动加样,手上磨起了大大小小的血泡,却无一例外地坚持到把每日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不知情的人可能会有疑问,做核酸检测不就是与化验血标本一样,采完上机器直接等待结果不就行了吗?怎么还会有受伤的风险呢?其实,从核酸检测标本采集到最后检出结果,核酸检测的整个过程可谓非常之复杂且漫长。当标本运送至实验室,我们需派专人进行核对接收,然后由转运箱运送至方舱内。当配试剂的老师依据标本量配制好当日所需试剂后,其实准备工作才刚刚完成。方仓内的老师拿到核酸标本后进行分杯上机和手动加样,然后把加完样的标本交给提取老师进行提取,提取老师再把提取好的样本交给点样老师,点样完再给负责封膜老师,封膜然后交给转运老师传至扩增仓让扩增老师进行扩增……这一系列的操作是很繁琐的,而且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不能有一点点的差池,否则就要在大量标本中找出错误的那一管标本然后把这个整体流程再走一遍。据统计,冬奥会期间我们方舱实验室累计完成118万余管(不计算残奥会及冬残缓冲时间)检测,单日最大检测量达4.1万余管,而我们代表秦皇岛的核酸检测小组有夜班1.3万余管的记录,这些数字记录着检验人的白天与黑夜,汗水与付出。凌晨三点,有的人可能因为失眠而睡不着,有的人可能因为打游戏不想睡,而我们正武装着三级防护在机器声响嘈杂的环境中因忙碌工作不能休息,只为了把一张张检测报告更快、更准的发放到运动员手中。我们看到的每一次激动人心的比赛背后都有一群检验人和其他服务人员在幕后默默付出。
由于执行此次任务正好是在新春佳节期间,说实话,来到奥运村之前还常常自责这一年春节自己又因为工作不能与家人团聚,但父亲却慰藉我说:“这是十四亿人民的大事,你应该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长着呢。”是啊,办好北京冬、残奥运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是我们亿万炎黄子孙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次热情拥抱,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华夏儿女必须用行动支持到底。
把奥运蓝图描绘、把奥运圣火传递,把奥运精神弘扬,凝聚团结之志,砥砺奋进之力。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卓越、非凡的奥运盛会。请党放心,请祖国放心,请父老乡亲放心,一显青春底色,尽展医者风采,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冬奥有我,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