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 | 关城百业图之喇叭匠

0
分享至

喇叭匠(绘图:张永成)

唢呐是我国各地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吹管乐器,俗称喇叭或金口角。据明王圻《三才图会》记载:唢呐为篥(音:必力)变化而成,原名苏尔奈。起始年代不详,在明正德年间(一五〇六~一五二一年)已在我国普遍应用。先是为军中之乐,后为民间所用。

说起喇叭,不懂的人大多都不知道这门儿里的深浅,通常也就是听个热闹。只有懂行的人才明白这小小的喇叭里的讲究深了去了。由于它具有既粗犷又细腻、既奔放又含蓄、既寻常又高贵、既平凡又深奥的这种特殊品质,所以才会被人们所热爱和追捧。正因为如此,才致使一些有灵性、情感丰富的老少爷们儿们为此着迷,甚至呕心沥血,继而伴此一生。

喇叭行敬奉的有两个祖师爷,一个是师旷,一个是孔夫子。师旷是春秋战国之人,此人音乐天分极高,传说他为了追求艺术境界竟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因此所作之曲皆由心而发,而孔夫子在当时也非常喜欢吹奏。

咱们山海关在历史上出现过几拨优秀的喇叭匠。说到匠,通常会想到木匠、瓦匠、石匠什么的。这个“匠”字,一般是指有手艺、有技术、有真正本事的人,就是能靠这个吃饭的人。说了归齐,吹喇叭的人能够称为匠,说明这个行当的分量本来就不轻。

喇叭匠这个行当的性质还真特殊,它的用处基本是两种,一是大悲一是大喜。红白喜事没它不行,秧歌社火非它莫属。至于说到这里面的说道,三言两语还真说不透。比如喇叭匠出场一般为三人,中间的叫掌杠子的,是师父的位置。左手为大,是师兄;右手为小,是师弟。下手的位置不会超过掌杠子的,以示尊卑。

行里的一些个说法也很有意思。比如“尖儿”指高音,“摊儿”指低音,“一碗子”指能推伸的喇叭碗儿。指法中,左手拇指为“托眼儿”,食指为“顶眼儿”,中指为“盖眼儿”,小指为“末眼儿”。“打嘟噜”是用舌头震动发出来的声音:“花舌子”是用舌头变换出的各种短声;“单吐”频率低;“双吐”频率高。还有“单借”“双借”“三借”“四借”,等等。

俗话说,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喇叭行也不例外。圈里有种说法叫“门儿里门儿外”“门儿里”是指正式拜师学徒,是坐科的意思。拜师后师父先教徒弟打鼓、打钹,意在培养徒弟的节奏感,待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师傅才开始教吹喇叭的手艺。当然了,学徒期间,徒弟要承担各种家务,如:铺床叠被倒尿盆儿,种地收秋干重活儿,师娘吃饭抱孩子,师父出门给备驴儿。

正式拜师的虽然受些苦,但学出来的东西扎实、规矩。尤其是这些个孩子都是童子功,练就了肺活量大,功夫硬,什么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的,要哪有哪,出徒就是把好手。这些人出来,见人很讲究,一边抱拳行礼,一边嘴里道着“辛苦,辛苦”,明白的一看就知道这是“门儿里”人。手艺行里有这么一种说法: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这句话的意思是徒弟拜师需要花费时间拜访名师高人,为的是日后有个好前程,说白了就是得找个好饭碗。师父收徒同样重要,一则品行要好,二则天资要高,因为这事不仅关乎徒弟未来的生计,其中还涉及师父的威望和前景。

相比之下,“门儿外”的就逊色得多。这一部分人都是半路出家,基础差,功夫浅,从档次上和身价上,都照“门儿里”差一截儿。这些人为什么要半路途中干这行呢?我想啊,要么就是生活所迫,要么就是真心喜欢这行当。

要说山海关喇叭行,首当其冲的就是金财,说他是喇叭行的代表人物一点儿都不为过。论金财的家境,他完全可以不干这一行,可是他偏偏就迷上了吹喇叭,而且一吹就是一辈子。早在日伪统治时期,金财的名气就已经很大了,亚细亚唱片公司还为他们灌制了唱盘,其中有金财、赵会张秉云、顾秉会四人合吹的《泰山观顶》《双龙调》,还有金财的高徒小核桃吹的《花为媒》,唱片上赫赫写着“山海关喇叭天下驰名”。

喇叭行江湖行。所谓江湖行就是行走于黑白两道的行当。行里头有春口,叫“江湖口”,还叫“漏八分儿”。大土匪叫大春口,小土匪叫小春口。由于职业的关系,这些人还要经常出去,到外地去吹喇叭挣钱。有一次金财带着徒弟从东北回来,半道上让土匪劫了,就是绑票。这事儿要是换个别人恐怕早就吓坏了,可金财明白这里面的事儿,还会说行话,也叫黑话。有这么一说“学会江湖口,天下任我走。学会江湖话,走哪都不怕”。因为金财漏出春口,土匪着实感到意外。待问明来龙去脉后,又感到几分好奇,随即让金财当场吹喇叭以验真假。不想金财的喇叭一响,土匪们就被金财的喇叭声迷得心悦诚服,不但没有劫取他们的钱财,还倒贴给他不少大洋。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又有一批喇叭匠崭露头角。像任家门儿、陆家门儿、代文志(艺名铁蛋子)、许同青(外号瞎五头)、刘尚全(小名刘锁)。刘启(大印头)、刘发(二印头)兄弟俩是开喇叭棚的。

再后来,徐成文就是喇叭行里的佼佼者了。他天资聪颖,悟性极强,不但得到了师父小核桃的真传,而且熟知乐理,潜心研究,将喇叭的声腔和指法又提到了一个新高度。遗憾的是他正值中年身染重病,久治无效,然逝去。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吹喇叭早已不再是民族文化的主流。但是那些年曾经伴着千家万户的喜乐哀愁、哭哭笑笑的岁月,无疑都作为里程碑,在你偶然回想那些故事时,它会给你一些提示和帮助。

今天,古城里还会听到阵阵的喇叭声。会听的,能品出其中的百般滋味;不会听的,就只当给生活制造点儿动静,不以为然。说来说去,生活依旧在继续,日子是不会因为多几声喇叭或少几声喇叭而停滞的,只是在那声声的喇叭里,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古城的历史和曾经的故事,不经意间为古城的文化生活添加了些许的味道与遐想。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看完伪娘红老头的约会门,我眼瞎了......

看完伪娘红老头的约会门,我眼瞎了......

医护健康科普
2025-07-08 10:36:15
北京阅兵倒计时:49国军队集结长安街,多国首脑行程暗藏玄机

北京阅兵倒计时:49国军队集结长安街,多国首脑行程暗藏玄机

万国明信片
2025-07-05 14:07:18
人还没到,特朗普的三份大礼就已经抵达北京,被中国给打怕了?

人还没到,特朗普的三份大礼就已经抵达北京,被中国给打怕了?

博览历史
2025-07-07 17:02:10
台军事专家研判:若大陆敢封锁围困台岛,美军最快45分钟驰援台岛

台军事专家研判:若大陆敢封锁围困台岛,美军最快45分钟驰援台岛

阿芒娱乐说
2025-07-08 09:07:01
中领馆:一中国旅行团所乘巴士在新西兰南岛发生侧翻,多人受伤

中领馆:一中国旅行团所乘巴士在新西兰南岛发生侧翻,多人受伤

界面新闻
2025-07-08 08:56:01
暴跌95%!国产葡萄酒全线崩盘,曾经的国货之光张裕都撑不住了!

暴跌95%!国产葡萄酒全线崩盘,曾经的国货之光张裕都撑不住了!

好贤观史记
2025-07-05 10:46:45
这次,黄宗泽终于不“装”大度了,句句不提胡杏儿,句句戳她心窝

这次,黄宗泽终于不“装”大度了,句句不提胡杏儿,句句戳她心窝

新语爱八卦
2025-07-07 17:06:31
丈夫外出打工,母女被同一人骗色,9万元积蓄被卷走……

丈夫外出打工,母女被同一人骗色,9万元积蓄被卷走……

极品小牛肉
2024-06-17 11:12:59
湖北儿媳住院公公陪床,她趁护士换药塞纸条,护士看后直接报警

湖北儿媳住院公公陪床,她趁护士换药塞纸条,护士看后直接报警

一个人讲故事
2024-07-08 21:13:26
德约谈费德勒观战:可能是第一次他来看我比赛,我最后还赢了

德约谈费德勒观战:可能是第一次他来看我比赛,我最后还赢了

懂球帝
2025-07-08 00:37:42
世界上最悲催的内陆国,离大海只差2公里,却永远到不了海!

世界上最悲催的内陆国,离大海只差2公里,却永远到不了海!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2025-07-06 13:41:13
章子怡怒骂小沈阳,没赵本山谁认识你,他的回怼让章子怡无地自容

章子怡怒骂小沈阳,没赵本山谁认识你,他的回怼让章子怡无地自容

美芽
2025-07-07 14:09:18
毛主席为何拒绝给董存瑞题词?得知缘由后,众人钦佩:伟人高明

毛主席为何拒绝给董存瑞题词?得知缘由后,众人钦佩:伟人高明

文史道
2025-07-03 20:21:14
特朗普惩戒性关税名单出炉,对中国加征0%的额外关税

特朗普惩戒性关税名单出炉,对中国加征0%的额外关税

前沿天地
2025-07-08 16:01:15
被国外菜鸟压制,王皓场边骂醒林诗栋:清醒啊,打成这样还打什么

被国外菜鸟压制,王皓场边骂醒林诗栋:清醒啊,打成这样还打什么

二哥聊球
2025-07-08 11:43:56
欧盟新能源标签揭示手机电池寿命:三星以2000次充电循环领跑

欧盟新能源标签揭示手机电池寿命:三星以2000次充电循环领跑

IT之家
2025-07-07 18:28:09
王皓又立功!关键时刻喊出一句话,及时点醒林诗栋,决胜局杀疯了

王皓又立功!关键时刻喊出一句话,及时点醒林诗栋,决胜局杀疯了

阿纂看事
2025-07-08 14:59:45
波兰大使馆被炸!莫斯科升旗,俄罗斯第一个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府

波兰大使馆被炸!莫斯科升旗,俄罗斯第一个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府

鹰眼Defence
2025-07-05 18:45:57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

博览历史
2025-07-06 10:49:25
2025年7月起,中国将迎来4大降价潮,关乎着普通人的生活,了解下

2025年7月起,中国将迎来4大降价潮,关乎着普通人的生活,了解下

小谈食刻美食
2025-07-08 15:46:22
2025-07-08 18:19:00

头条要闻

WTT美国大满贯国乒男线四人"一轮游" 赛场环境引吐槽

头条要闻

WTT美国大满贯国乒男线四人"一轮游" 赛场环境引吐槽

财经要闻

新消费浪潮下的资本叙事能持续吗?

体育要闻

14岁当爹的巴西国脚,28岁来中超了

娱乐要闻

凤凰传奇急撤三场 因为健康还是手表?

科技要闻

"失去新鲜感",中国车主为何不再追捧特斯拉

汽车要闻

遵循“极简主义” 北京现代ELEXIO发布内饰官图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数码
手机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踏入时光长廊!岐山八景诉说古今岁月风华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数码要闻

Counterpoint:苹果AirPods累计收入将在2026年突破1000亿美元

手机要闻

自研芯旗舰!三星Galaxy Z Flip7真机曝光:首次全面屏外屏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