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人都留下了血样,我怎么都没想到能和患者配型成功,这是我生命里宝贵的经历。”2月25日,来自石家庄的郝先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生命火种”,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2836例,河北省第582例,石家庄市第157例捐献者。
当天上午,郝先生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他说:“我就是比较幸运,血液样本和患者匹配才能捐献,我只是做了一个大部分人都会做的决定。”历时4个小时,留下21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顺利完成,这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从石家庄启程,为远方的家庭带去生的希望。
2015年,郝先生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助血液病患者,便萌生了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想法,当即,郝先生便留取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21年12月,郝先生和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但当时留下的手机号早已停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拨通了郝先生当时留下的一位朋友的电话,最终和郝先生取得了联系。接到电话的郝先生激动又惊喜,表示自己可以捐献。
再过几个月,郝先生即将成为一名父亲,当他得知这位患者是个孩子时,他说:“孩子生病,做父母的心里肯定难受,如果我的捐献能帮助他,甚至挽救一个家庭,那我会很开心。
采集造血干细胞之前需要连续5天注射干细胞动员剂,在此过程中,郝先生的身体出现了正常的酸痛反应,难以入睡。但这并不能动摇他捐献救人的决心,他说:“这些都是小事,生命至上,没有什么比救人一命重要。”
“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概率很低,很荣幸自己与患者能有这般神奇的缘分。希望这个孩子以后能健康成长,他的人生一定非常精彩。”捐献结束后郝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