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廊坊:“区域通办”打破政务服务地域壁垒)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深化,廊坊北三县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等方面作用日益突出。廊坊市以政务服务“区域通办”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点,精准发力,致力于打造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合作模式,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建立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着力推进企业、群众异地办事“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自政务服务“区域通办”开展以来,已累计访问自助服务终端21786次,办理区域通办事项5318件。
在市行政审批局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下,2021年5月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廊坊市人民政府在香河县正式签订《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廊坊临空经济区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确定了以服务两地通勤人员和项目疏解、承接为重点,共推出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区域通办”。
定措施优服务
采取在两地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区域通办”专窗、互设自助服务终端、移动端办理指导等方式提供异地事项办理服务。线上全程网办。对于能够实现线上全程网办的政务服务事项,“区域通办”窗口指导申请人通过网办平台以不见面方式提出申请,业务属地部门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提供远程指导服务,并在受理、审批、办结后将办理结果邮递或网络送达申请人。
异地代收代办。对于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人异地到“区域通办”窗口提交申请的,“区域通办”窗口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申请人进行身份核验,通过EMS邮递至业务属地部门。业务办结后将办理结果邮递或网络送达申请人,并将办理结果反馈至收件地“区域通办”窗口。
自助终端办理。由属地政务服务部门向承用方政务服务中心布设自助终端,承用方政务服务中心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场地,并提供咨询帮办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接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智慧柜员机,实现自助服务向基层、银行网点延伸;通过系统平台对接,将各地可自助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集成、整合到属地自助终端,设立“区域通办”事项服务专区,实现自助服务“一窗”受理、多地协同。
移动端办理。推进审批服务移动端向自助端延伸,将属地移动端服务拓展至使用方自助终端。探索两地移动端融合,开设“区域通办”专栏,加强移动端应用宣传,在两地政务中心公示移动端服务内容,提供办事指引,进一步提升移动端办事体验。
强保障盯实效
为确保“区域通办”顺利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通州区行政审批局、廊坊市行政审批局确定了相关保障措施。建立政务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由三方主要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定期开展交流、会商,并指定专人负责“区域通办”日常工作联系、协调和推动。
明确审批标准。对于纳入“区域通办”的政务服务事项,规范事项名称、办理要素、办事流程、办理时限等标准,并掌握对方的申请条件、申报方式、材料清单、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办理时限、发证方式等,对于具备条件的事项,逐步推动统一审批标准。
健全业务交流。定期举办政务服务业务培训,由各地审批部门和“区域通办”窗口工作人员参加,开展业务互学、跟班促学,提升通办熟练度。
打通物流渠道。申请人提交的纸质申报材料、业务属地部门发放的许可证照,由各地“区域通办”窗口统一负责邮寄接收。
我市将聚焦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深度对接,通过推行“政银合作”模式、加快系统平台对接、探索建立审批交叉授权、审批互信机制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强政务服务领域一体化联动。加快与天津市武清区对接,全面推进“通武廊”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一体化协同,为三地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为快捷便利的政务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