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故城县有这么一个家庭,家庭6人同上阵,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抗疫奉献之歌。
2022年春节,年三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温馨祥和的节日气氛,故城随即进入疫情防控应急状态。
除夕当天上午9点,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刘红接到单位电话,让她回单位开会,虽然电话里没有说什么事情,但长期的基层一线工作经验,她知道,有非常紧急的情况,挂断电话,放下手中正着手准备的年夜饭,立即驱车赶往30多华里的辛庄乡政府。
在全国各地欢庆除夕深夜,刘红开完乡里的疫情防控布部署会回到家,第二天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返岗。刘红拿好换洗的衣服,转身看了一眼还在熟睡中的两岁孩子,辞别刚从外地回到家过年的丈夫,就匆匆开车奔向乡镇,投入疫情防控一线。
刘红在辛庄乡担任宣传委员,一到乡里她就和全乡干群一道投入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开展乡镇全域的疫情宣传工作,负责分包村里的疫情指挥工作。她起早贪黑,时常往返于乡镇和所包村,吃住在单位,从年初一那天起,她就坚守岗位,没回过一次家。
群众工作无小事,百姓安危重如山。刘红说,做为一名党员和乡镇基层干部,要时刻听从党召唤,及时为群众办事分忧。工作中,她既要搞好全乡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又要做好自己分包的孙务、孟务、王务、东三务四个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她十分清楚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为尽快让群众了解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除了各村张贴标语,悬挂条幅,村大喇叭广播等形式,她还充分利用手机现代新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刘红还结合农村实际,加班加点,组织创作并拍摄了疫情防控快板、梆子、“三句半”等宣传小视频、抖音。“冠状病毒来势汹,做好阻击抗疫情,男女老少齐行动,紧防控……”,“三句半”中朗朗上口的词句,通俗易懂接地气,一经发布就得到群众广泛认可,让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家喻户晓,取得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刘红的丈夫王永来是衡水市中医医院大夫,也是一名共产党员,除夕前夜,从衡水赶回故城过年,本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许多欢聚团圆的家庭按下了暂停键。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强力全面推进,王永来也坐不住了,作为一名大夫,又曾在故城县中医医院工作过,他毅然决然的报名加入故城县中医院志愿者队伍,在医院急诊科,他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负责接送、转运和救治患者,以他过硬的业务能力,担起一分责任。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刘红的公公王书山,是一名老党员,他积极主动参与到中医院医养中心转运老人工作,为了故城县组建“黄码医院”,整整忙碌工作了一夜。之后他又积极主动参加志愿者,义务担负起中医院家属院小区的消毒、门卫和核酸检测等服务任务。王书山说,“我是一名有着11年军龄的退役军人,防疫防控就是命令,虽我年近六旬,但身体硬朗,应该为防控疫情尽一份力。”
刘红的婆婆郭洪英在故城县中医院当护理员,因疫情防控需要,除做好本职岗位,她还主动帮助中医院需整理房间,做好卫生保洁,用她的话说,干干净净,减少疾病。同时刘红的婆婆还要照看仨个年幼的孙辈,让儿女们工作无后顾无忧。
刘红的姑姐王永莹和姐夫万玉水都是医务工作者,他们本打算从衡水回故城万庄村过年的。疫情袭来,王永莹放弃假日休息,留在衡水坚守岗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而回到故城的万玉水主动报名成为村里的一名志愿者,参加村疫情防控,入户核对,核酸检测,消毒站岗,为基层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在故城县,和刘红的家庭一样,有许许多多个这样的家庭,面对疫情,全家齐上阵,舍小家顾大家。正是有了他们的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守护着背后的万家灯火,才使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供稿人:齐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