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慢性子的高亭宇,成了速度最快的冬奥冠军)
在北京冬奥会的所有冰上项目中,速度滑冰追求的是极致的个人速度,而男子500米则是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小项,有人把它比作田径比赛的男子100米。2月12日的“冰丝带”,慢性子的高亭宇成了这个项目的冠军。
“我的性格属于是挺慢的,主要还是懒。至于练习速度滑冰,主要还是喜欢它的速度感、刺激感。”高亭宇直言自己是个慢性子,平时为了保证睡眠质量,经常会睡12个小时以上,“最近有点失眠,睡八九个小时左右。”
今天的速滑男子500米比赛,因为前面的比赛进度有点慢,开赛时间推迟了十几分钟。当其他参赛选手纷纷换上比赛服,踏上冰面,练习起跑、加速、过弯道等技术细节时,高亭宇只是穿着外套在内道慢慢滑行,直至比赛前最后一刻才脱掉外套。“有点怕冷,所以先多穿点。”他解释说。
不过,当比赛真正开始,踏上起跑线的高亭宇仿佛变了一个人。在主场观众的加油助威声中,他滑出全场最快的100米,最终以34秒32打破冬奥会纪录。看到大屏幕上的成绩以及实时的排名,高亭宇起初并没有特别兴奋,因为他的身后还有8组总计16名选手。
▲高亭宇的“速度”让对手望尘莫及。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高亭宇说,大家的实力都很强,只能耐心等待成绩和最后的结果,“我反正滑完了,压力给他们。心情有点像坐过山车,直到最后一组比赛结束、成绩出来,压力才得到释放。”
一切悬念揭晓,高亭宇如愿拿到梦寐以求的金牌,他这才将所有的压力抛诸脑后。无论是所谓的“旗手魔咒”,还是赛前的受伤,此时此刻都无所谓了,“家门口的比赛,什么魔咒不魔咒,上场滑就完了,怕什么?”
━━━━━
赛前腿部拉伤,
高亭宇感叹冬奥会纪录破少了
▲高亭宇在比赛中一骑绝尘。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来到混合采访区后,他依旧兴奋,“在‘冰丝带’,现在如果不破冬奥会纪录,你好意思拿冠军吗?”
2018年平昌冬奥会,20岁的高亭宇获得速滑男子500米季军,他曾表示希望给奖牌换个颜色,最好是金色。4年后的家门口,他兑现了当初的诺言,“4年前我说过这句话,4年后,我说到做到。”
破冬奥会纪录、主场夺得金牌,这对高亭宇来说是美梦成真,不过他赛前的备战并不顺利。高亭宇透露,昨天踩场训练时,他拉伤了腿部,只能通过针灸等方式恢复,“心态上还不错,身体并不是最佳状态。”
高亭宇的优势一直是起跑,今天的比赛,他的前100米成绩同样是全场最快。回顾场上的表现,高亭宇直言,“今天的起速(比正常水平)慢了0.1秒到0.2秒左右,我是打算滑到34秒10左右。”以34秒32打破冬奥会纪录后,高亭宇却称:“差太多了,我一看(大屏幕)没破多少。”
有记者提到,担任旗手的运动员往往会在正式比赛时有压力,第7组的道次也不太利于拿冠军,高亭宇指着手中的“金墩墩”,霸气地说道:“有人和我说,我这个道次不可能拿冠军。我想和他们说,这是啥?”
━━━━━
下个4年有啥目标?
高亭宇说年龄大了先把身体养好
▲金牌的背后是高亭宇巨大的付出。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下一个4年什么目标?24岁的高亭宇坦言没想那么远。
高亭宇表示,为了拿到这枚金牌,他和教练付出了很多,“很多事情都给冬奥会的备战让步,比如推掉了所有的个人活动,还有夏训的时候,基本一周会(练)吐两回左右,一回(吐)两三次,就是为了这枚金牌。”
高亭宇感谢了一直以来陪伴他的教练刘广彬,“教练太辛苦了,为了陪我训练,都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庭。”平昌冬奥会结束后,由于伤病等原因,高亭宇有过低谷期,是教练帮助他走了出来,“没有教练,我可能2018年冬奥会结束后就退役了,感谢他一直支持和鼓励我。”
▲高亭宇希望能给男子速滑开个好头。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平昌冬奥会拿到铜牌后,高亭宇曾说过,要尽量避免受伤。如今拿到金牌后,他依然提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先休息调整,保护好身体。速度滑冰这个项目,只要你有一点伤,比赛出现一点失误,就可能无缘前3,甚至前10名都拿不到。”
谈及这枚金牌可能给整个中国速度滑冰项目带来的影响,高亭宇乐观地表示,“作为男子速滑第一枚金牌,希望给大家起个好头,开了头就收不住了,未来争取多拿几块。”
不过他也十分清楚,速度滑冰是冬奥会历史最悠久的比赛项目之一,与传统强队相比,中国男子速滑的整体实力相对薄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还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