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食文化节 | 安国马蹄烧饼,到底有多神奇?)
为弘扬保定特色美食文化,全面叫响“中国北方美食文化之都”城市名片,不断提升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获得感、幸福感,由市委宣传部指导,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保定市商务局主办的“品舌尖美食·寻味保定传承”—2021保定美食文化节,自2021年10月启动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和美食爱好者的热情参与,最终评选出保定十大非遗美食、保定十大老字号美食、保定十大文化主题名宴、保定十大网红美食、保定十大地标美食餐饮企业、保定十大美食文化传承人、保定十大美食工匠七大奖项。
安国马蹄烧饼
能卷肉,不是饼
上面有芝麻,两面带饹馇
烧饼是寻常之物
说起来再普通不过
但它在保定安国人的手里
幻化出“不普通”的安国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
与历史渊源
马蹄烧饼在清乾隆年间就已享有盛名。
其实这“马蹄烧饼”是外地人对它的称呼,当地人直接称之为“烧饼”,可见其普及程度。
相传清乾隆年间,祁州城里张家“复顺昌烧饼铺”已专门制作马蹄烧饼,其经常被药商带往京城和其他地方,因此声名远誉。
又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马蹄烧饼和糖酥火烧作贡品呈献给乾隆皇帝,备受皇帝和大臣们的赞赏。
马蹄烧饼不仅在安国市城区有制作经营者,在乡村也有很多制作马蹄烧饼的铺子。
伍仁桥村清代即有“烧饼胡同”,名称保留至今。
马蹄烧饼
与技艺相逢
2016年,安国马蹄烧饼加工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蹄烧饼是用面粉、植物油、芝麻为主要原料,用特制锅炉以原木锯末经过多道工序烤制而成。
制作马蹄烧饼,以花椒水和好的面揉成团,搓成擀面杖粗细的面条,揪成类似包子皮大小的剂子,再用手掌将剂子压成马蹄形,一面沾满去皮芝麻,将没芝麻的一面贴到吊炉上。
制成马蹄烧饼最理想的燃料是木炭和谷糠,也可用锯末代替。
制作马蹄烧饼所用的锅炉比较奇特,它所用的大平锅面朝下,底朝上,为保持炉内所需温度,锅底需用泥糊好,炉底上下不透气,形似于蒙古包,顶有烟囱,壁有开口,用手背托擀好的面饼从此口深入,贴于炉壁,大概等六七分钟,香喷喷的烧饼就熟了,右手用小铲子,左手用一个大勺子接住,就把烧饼从吊炉上扒了下来。
趁热将马蹄烧饼较厚的一边掰开口,整个烧饼即分为底、瓤、盖三层,上层为盖,沾满芝麻,中层为瓤,又像舌头般柔软,下层为底,揭下来后是硬饹馇,外皮酥脆。
吃一口,美味极了~
马蹄烧饼
与肉食奇遇
有俗语“烧饼卷肉,吃起来没够”。
刚出炉的马蹄烧饼最香最好吃,皮瓤分离,外酥脆里软嫩,焦香味与芝香味浑然天成,香气扑鼻。当它与肉食相遇,又别有一番滋味。
“马蹄烧饼”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在中间夹上拆骨肉、香肠、驴肉、猪头肉、焖子等肉食。
把马蹄烧饼按上中下的形态放在盘子里,活脱脱像个马蹄。
咬一口外脆内香,满嘴的芝麻香气和肉香,吃完后,齿颊留香,有“十步闻香、三日不疲、放凉不硬”之称。
旧时,还有马蹄烧饼夹馃子(油条)习俗,安国有歇后语:烧饼果子——“一套儿”。
安国,有“千年药都”之称
全国各地药商使安国美食传播出去
也使很多美食在安国生根开花
而安国马蹄烧饼对于当地人来说
不仅仅是味觉的满足
更是一种不可遗落的美食文化
是故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