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青罕镇坚持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全领域,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以孝德文化建设为主抓手,构建德治、自治、法治“三治”协同推进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谱写了乡村振兴青罕新篇章。
德治铸魂,弘扬孝德文化。在青罕大刘孝子村和于孝子村交界处,巍然矗立着一座大型石质牌坊,牌坊高约十米,中间为楷书“百善之先”四字,左右两侧对联为“孝风千载昭日月,子孙百世耀神州。”青罕镇是一个孝德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历史名镇,坐落着五个村庄,村名均以“孝子”命名(大刘孝子、小刘孝子、刁孝子、于孝子、秘孝子),被称为“孝子故里”,据故城县志(清光绪版)《孝友篇》记载,这里是元代故城著名孝子侯秀的故居。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孝德文化,近年来,青罕镇党委做了大量工作,深入挖掘5个孝子村孝德历史,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打造了“孝德文化示范区”,修建了孝德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孝德文化十分浓厚。每年,在村里开展“孝德家庭”“孝德标兵”“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知孝义、讲孝德、践孝行。今年镇党委表彰孝德家庭40户,孝德标兵9人,“好媳妇”“好婆婆”18名。如今,青罕镇孝以齐家、孝以修身、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日趋浓厚。
自治为基,激发乡村活力。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青罕镇在自治领域两手做探索:一方面,用好村规民约,革除陋习,弘扬新风;另一方面,用好“胡同长”“新乡贤”,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过去,农村人讲究牌面,红白事大操大办。村里有个陋习,办丧事都雇鼓吹手,吹吹打打闹一天,还兴摆祭,几桌子的贡品摆上,实则都浪费了。喜事就更不用说了,彩礼、典礼一样不少。今年,为了“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青罕镇党委牵头,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座谈会,重新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把推进移风易俗、崇尚文明等写进了村规民约,进一步营造了以规治村、人人遵循、人人维护的新风尚。“胡同长”是青罕镇近年来探索推行的农村治理新模式,通过村上报、镇评选,按照“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热心群众工作”的原则,全镇24个村选用了545名胡同长,每年,镇党委评选40名优秀胡同长予以表彰。如今,各村不只有“胡同长”,还有“新乡贤”,他们是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回乡创业的大老板、年轻有为的生力军,他们心系乡村发展,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村民自治,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农民的钱包更鼓了、乡村家底更厚了、生活环境更美了!
法治为本,促进乡村和谐。法治兴则乡村兴。青罕镇的井然有序、和谐宜居得益于乡村法治治理。全镇24个村完成了法治乡村建设,成立了农村纠风队伍,帮助镇党委协调解决矛盾纠纷,村民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有人听,有人管。在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面向党员群众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在农家书屋设置法律图书角,集中摆放《民法典》《农业农村法律法规选编》等书籍,并依托法治讲堂,定期组织法治讲座,在润物无声中不断增强村民法治观念。24个村落实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及时解答村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形成了“困难有人帮,遇事有人管”的良好治理模式,依法治村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供稿人:庚晓晴 王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