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第四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初步形成了以打造幸福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改革新模式,干部教师步调一致,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家校合作同频共振,五育并举叠加发力,唱响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工作最强音。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幸福战斗堡垒。该校将党建作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抓手和核心力量。在学校显著位置张贴党员先锋岗标识30处,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党员教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定期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和思想政治课,带动31名新入职教师迅速成长。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确定任务清单12项,均全部落实到位。积极推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先进典型,减轻困难教师生活压力,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落实德育为先,提升幸福核心素养。开展“四史学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师德师风建设等主题教育活动,每年评选师德标兵、新时代好少年等100余名。深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15次,参与师生1500余人次。大力开展环保、节水主题教育,向学生传递低碳减排、绿色环保、保护水资源等常识。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名单中,该校申报案例成为廊坊市唯一获选的案例。
推进协同发展,实现幸福合作共建。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吸引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向该校转移。与北京小学通州分校签署《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学校共同体备忘录》,通过对标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从更新理念、互动交流、教学研究、创建特色工作联盟四个方面加强对接合作。近日,该校与北京小学通州分校举行隆重揭牌仪式,使三河市第四小学成功挂上与北京教育合作的“京牌”。
践行双减政策,突出幸福育人导向。该校打造各学科个性化课堂,促进老师们互相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领导监督核查,及时做好反馈和优化,形成“双减”下教学管理工作的闭环。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各级各类评比和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业务能力和整体业务素养。
创新延时服务,打造幸福第二课堂。该校全面开放舞蹈、书法、美术、音乐等功能室,成立8个社团,使延时服务第二课堂精准落地。周一到周五每天分别安排整本书阅读、篮球练习、吟诵经典诗词、书法练习、手工制作及绘画等爱心陪护课,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保证学生身体健康、茁壮成长。
关注心理健康,培养幸福阳光少年。该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心理教育视频资料,订购心理健康教育读物,充实到班级图书角。设立健康小屋、心理辅导室,依托校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设置校内心理教师,内外结合、专兼并举,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刘伟 马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