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故中国古代选贤用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集聚天地人三界之宝,来为君主所用,方能一统天下。然天未变,地未换,唯有人在与时俱进。如何能让将相为官的“中国味道”得以传承,达“天下安”之效,还需如今的党员干部以史为鉴,感悟古人为官之道。
读官箴,悟为官以廉。在西安碑林中一块题名“官箴”的碑刻书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公正廉洁、勤政为民是古今为官者最重要的人格品质。古人以“官箴”作为扶正祛邪药石之言,警戒为官者律己以严,造福一方。如今,不少为官者因贪恋权力带来的奢靡而无法自拔,将党员干部身份的宗旨抛到脑后,扰乱政治生态,败坏社会民风。面对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党员干部要常思为官之责,恪守为官之德,从官箴中汲取前辈官员的为官从政之道,以古人劝勉为诫,知有所为,有所不为,清廉为官。
品古训,思为政以勤。中国自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虽勤政为民,是官员应有的职责;“在其位,谋其政”,是官员应有的本分。然人民乃官吏之父母,工作做得好不好,人民说了算。时下,一些党员干部虽不贪不占,不以权谋私,却庸庸度日,不闻百姓疾苦,不思进取。这种“慵懒散”的行为违背了勤政为民的理念,同群众的期望相差甚远。党员干部要自觉将群众口碑作为检验自己政绩的试金石,将为民解忧解难作为己任。不畏艰险、敢于突破,以迎难而上、敢于担责的魄力,争当勤政的表率。努力做到以民为根本,勤政扶之,保证为官宗旨不偏离。
观官行,察为民以实。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以实干出真绩才能赢得百姓拥护。况且党员干部身份肩负的是为民谋利的重任,造福一方的大事,只说不干,不但有损党员干部形象,更会降低党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一代文豪苏东坡在杭州,治六井,浚西湖,筑苏堤,办病院;在密州,抗旱陈蝗,收养弃儿;在徐州,抗洪抢险,开采石炭;在扬州,力罢劳民伤财的“万花会”,减免“积欠”。即使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依然想方设法救助当地婴孩。敢为百姓讲真话,敢为百姓办实事,其为官所为至今被传为佳话。党员干部要学习古人的实干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实的态度心系百姓,为民谋实,真正做到求真务实。(通讯员 安佳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