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农村厕所粪污收运处理监管平台。
12月16日,走进位于三河市新集镇行仁庄村的生态处理站,一台封闭式自动化吸粪车正作业回来,只见驾驶员熟练操作,将车上的吸污管与站内封闭处理池连接进行粪污转移。从农村户厕收集来的粪污,在这里经过系列工序处理后,将变身为有机肥和肥水,就近资源化利用。
“经过第一道固液分离,固和液‘分道扬镳’,各自进行处理变身。”行仁庄生态处理站运营方、河北尚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艳国指着站内的工序展示牌,详细给记者介绍处理过程,因为所有处理过程都在地下进行,无法直观呈现,“液体经AO池生化厌氧、膜车间、臭氧处理等工序可达到基本农田灌溉标准,固渣经收集、发酵,大约15天时间成为有机肥。”
近年来,三河市在做好“厕所革命”工作的同时,及时将工作重点由“建厕”向“管厕”转变。整合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和市级配套资金,建设包括农村粪污无害化终端处理设施、收运处规范化体系、农村厕所改造长效管护大数据监管平台三个项目在内的农村厕所改造长效管护机制工程,为农村改厕后续资源化再利用探索出新路径。
像行仁庄生态处理站这样的农村粪污无害化终端处理设施,三河市共规划建设四个。行仁庄生态处理站设计规模每日处理粪污200吨,辐射域内9个乡镇320多个村的厕所。目前,每天可产生8吨有机肥和120立方米肥水。生态站有偿抽运农村户厕的粪污,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肥水农民可免费使用。
在行仁庄村的一片麦田里,经过生态站内粪渣发酵而成的有机肥的滋养,绿油油的冬小麦出苗整齐、长势喜人。“对比施普通肥的小麦,质量有提升。”麦田主人王金河笑呵呵地说。受益于有机肥,夏秋时节王金河家的小菜园格外生机勃勃,“优质的有机肥让蔬菜成了无公害,不仅叶片油绿,生长旺盛,果实也相当饱满。”
“下一步我们计划与域内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处理后的有机肥、肥水用于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实现粪污‘变废为宝’。”张艳国表示。村庄位置、报抽任务、作业人员、收运车辆……在行仁庄生态处理站内的三河市农村厕所粪污收运处理监管平台大屏幕上,收运、报修等各类处理信息一目了然。
通过这个平台,可实现收运作业过程、生态处理站运行状态等全周期数字化监管,提高抽运效能。“农户一个电话,或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交报抽任务,平台会第一时间把任务下发给辖区作业人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抽运作业。”尚德环境运维人员毛永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