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12月23日,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秦皇岛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市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六连冠”、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下面,就今年我市交通运输发展情况作出简要介绍。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主要呈现六个鲜明特点:
(一)着力攻坚克难,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增速。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之基、强局之要,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3.77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8.7%。积极践行“一汇报三争取”工作法,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带队赴省进京跑办,京秦高速北戴河新区支线、秦唐高速秦皇岛段等一批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新一轮战略合作,科学编制了《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交通体系规划》(初稿)等一批高质量发展规划。秦唐高速公路秦皇岛段是我市作业主实施的首条高速公路,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计划年底前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京秦高速公路北戴河新区支线,力争年底前完成审批工作。国道G102线秦皇岛市区段改建工程,目前路基工程完成98%,路面工程完成93%,桥涵工程完成96%。计划春节前除角山隧道外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国道G228沿海公路昌黄路至秦唐界段改建工程,力争年底前完成剩余6.1公里用地组卷报批工作。普通干线公路路网改造工程13项,目前完工11项,其中路面养护工程完工6项,桥梁维修加固工程完工5项,现已全部完成。
(二)常态疫情防控,筑牢交通运输坚固防线。市局成立7个督导组,抽调党员干部141人,对全市6个火车站、7个汽车站、1个机场及交通工具疫情防控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长途汽车站优化疫情防控工作流程,由地方政府、卫健、交通部门组成工作专班轮流驻站值守,严格落实出入站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和实名制购票等防控措施。北戴河机场在航站楼出入口设立卫生检疫站、留验站,与地方政府等部门协调配合、联防联控,紧紧扭住“人物同防”这个关键,把好外防输入关口。长途客车、旅游包车、城市公交等车辆,严格执行每日一消毒、每趟一清理、每班一通风“三个一”工作法和验码乘车制度。依托交通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每日对出租汽车驾驶员佩戴口罩、扫码
(三)办好民生实事,全面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四好农村路”提升工程,完工513.819公里。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90%,完成改造31条,完成率88.6%。深入实施公交示范城市场站建设工程,龙港路公交首末站、山海关区公交停保场基本具备使用条件。扎实推进京津冀公共交通一卡通行,海港区、开发区公交线路实现“全覆盖”。积极培育中短途旅游精品航线,推进“民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北戴河机场开通国内航线5条,通航7个城市,累计完成民航吞吐量20.22万人次。组织开展了涉暑人员政治审查、资格认证和岗前培训,市公交公司、各区政府招聘专职安保人员400余名,坚持“逢疑必问、疑包必查”、实名制购票、司乘人员“一岗双责”工作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组织义务植树、清洁海滩、社区帮扶、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3000人次。12328交通运输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投诉举报、信息咨询,践行交通人的使命担当,共受理咨询、投诉业务13496件,帮助乘客寻找失物3135件,发布路况信息1449条。
(四)开展专项整治,行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深入开展“2021雷霆港城”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五)强化安全监管,平安交通建设常抓不懈。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持续推进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双段长”制,签订“三方互保协议”,共排查隐患385处,整治工作连续六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充分发挥秦皇岛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保障中心作用,突出做好旅游旺季公路路网、交通枢纽及运营车辆24小时实时监控预警。在北戴河海滨汽车站设置人脸识别系统、“三品”安检系统,完善公路桥梁运行监控与评价系统、公路治超道路渠化和电子警察系统,推动安全管理由“人工排查”向“科技监管”提档升级。大力推行“路长、段长、片长”三级防汛责任制,对重点路段、薄弱环节专人负责、巡查监测,完善危桥险段、临水临崖警示标志和安防设施百余个,圆满完成省道石门寨连接线、木牛线、青乐线、出海路、小河峪隧道、蚂蚁沟隧道抢通工作,保障了汛期公路大动脉安全畅通。
(六)坚持党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交通运输发展新业绩,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提供高质量的交通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