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立在法庭上,能言善辩、所向披靡,做正义与权利的维护者;
他穿梭在企业间,身体力行、忙于奔走,做证据与事实的调查者;
他忙碌在社区里,激情饱满、滔滔不绝,做法律与法规的宣传者。
他就是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律师、河北省直优秀律师梁保东。
知法普法 希望更多人具备法律意识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讲座,当时主讲人讲了一句话‘法人不是人’,我印象特别深,从那个时候,我就对法律产生了兴趣。”梁保东说。大学毕业后,梁保东考取律师职业资格证,进入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开始从事律师工作。“刚开始觉得这个行业挺有意思的,能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他们挺满意,自己也觉得挺开心。”
但是做律师并没有想象中的光鲜亮丽,会遇到经验少、案源少的问题。“经验少我就跟着师傅多跑案子,案源少我就自己出去开拓业务。”梁保东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梁保东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律师。
“有一次遇到一个案子,委托人是工地的包工头,因为缺乏法律意识,在还完钱时没有及时要回欠条而导致对方索要了两次债款。”接到这个案子后,他身体力行,忙于奔走,倾注了全部精力,但是,最终还是因为证据不足败诉了。“这次败诉让我感触很深,也深感遗憾。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具备法律意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于是,梁保东更加积极地参加普法宣传活动,进小学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进社区进行普法宣传、开展《民法典》法制讲座等等,他还在网上开通个人账号,发布普法文章,向更多的人科普法律知识。他想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具备法律意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从来不是用来束之高阁的,你不需要懂得多少法律知识,但你一定要具备法律意识。“尤其是企业负责人,更应具备法律意识,一个有问题的合同可能会拖垮一个公司。所以我建议企业在做重大投资、重大决策的时候,最好让律师把把关,调查一下这个项目有没有风险。”梁保东说。
懂法用法 让更多人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1年,有个未满18周岁的女孩,她的父亲去世、母亲有精神疾病,因为哥哥发生交通事故,找到河北天捷律师事务所,希望寻求法律帮助。她未满18周岁,不能签署律师授权委托书,梁律师和他的同事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小女孩拿到了应有的赔偿款。
“这件事后,我认识到了法律援助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更关注律师的社会责任。”梁保东说。
在之后的工作中,遇到家庭条件困难的,梁保东都会主动帮助,免费为他们提供一些法律咨询服务,免费写诉讼材料,甚至免费上庭。
随着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日渐增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现实生活中,法律咨询服务机构种类繁多、人员混杂,所以,梁保东律师积极主动地参加法律援助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只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需要法律援助的人们,因为委托人找到我是对我的信任。我希望在我们不断开展法制宣传、投身公益活动、化解社会矛盾后,律师的良好社会形象能日渐深入人心。” 梁保东说。
尊法守法 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律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业,在面对当事人的委托时,唯有尽职尽责为当事人服务才能配对当事人对自己的期待。”梁保东说。
“如何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首先就是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并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水平。”梁保东说。考虑到作为执业律师,不能完全脱产去学习,梁保东在2016年4月参加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专业同等学力研修班,2019年3月获得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同等学力结业证书。
“在毕业十多年后以这种方式再集中、系统性学习民商法学专业,对我是很大的提升。”梁保东说。
学习力也是竞争力,虽然集中式学习告一段落,但学习一直在路上。律师行业也需要专业化分工,选择一两个行业钻研,学深学透,才能为委托人更好的服务。“我现在侧重于围绕企业和企业家的法律服务和解决方案,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我认为律师的法律思维需要结合商业思维,能提供符合企业需要的切实有效有价值的法律服务,而企业公司也最需要钻研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律和涉企业刑事方面法律一专多精的具有商业思维的实务律师,这样的律师更有价值。”梁保东说。
律师不仅仅要懂得法学知识,而且要在不同领域都有自己的涉猎。这种涉猎的最低限度是要具备常识,而这种常识的获得就是需要通过主动的学习,并且要善于总结、思考、研究。
诚发于德,责启于心。梁保东从基本做起,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坚持勤勉尽责不动摇,恪守职业道德不动摇,维护法律尊严不动摇,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不动摇。他在为维护更多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不断努力。(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