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衡水市水利局压采专班高级工程师郝东红介绍衡水市水利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河湖水系连通工作的进展情况时说,衡水市委、市政府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全市上下形成了“四级书记主抓兴水治水”的工作格局,水系连通整治促进了农业增收和生态保护“双赢”,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受到农民群众欢迎。当天,中共衡水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枣强县马屯镇南文口桥举办了衡水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新闻发布会之水利篇的下半场。
据介绍,衡水市水资源供需缺口很大,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农民取水灌溉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衡水市境内虽然有“一湖九河”,但由于部分河渠开挖年代久远,淤积严重,配套水利设施损毁失修,河湖水系缺乏必要联通,有水引不来、引来用不上的问题依然存在。针对这一矛盾,衡水市委、市政府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做出了实施河湖水系联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的决策部署。
衡水市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主要是疏通“主动脉”,完成了滏阳河、清凉江、滹沱河等主要河道清淤整治241公里;畅通“毛细血管”,加快支渠沟塘的相互连通,打通断头渠,疏浚淤堵线路;打通“最后一公里”,整修泵站、扬水点,连接支渠、斗渠、毛渠,打通道节、土埝等堵点,真正把水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今年通过“大会战”,全市共清理河渠801公里,蓄水能力提高5129万立方米。全市农田水利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衡水积极推进水系连通,建好引蓄水硬件工程。着力构建平时蓄水、用时供水的调蓄体系。着眼水资源高效利用,市、县两级科学编制了《水资源均衡集约利用规划》。在全市开展了骨干河道清理整治,并配套建设了一大批水利设施,疏通了堵点、节点,初步构建起河渠沟塘纵横交错、互联互通的水利系统。同时,千方百计多引水,达到有水可用。加强雨洪资源利用,今年入汛以来,全市共引蓄洪沥水2.43亿立方米,比引黄河水估算可节约调水资金5000万元。坚持常态化引水。今年截至11月30日已引调外来水13.9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5.48亿立方米,实现了非汛期常态化引水。三是加强中水回收利用。今年以来,全市利用地表水灌溉农田425万亩,创历史同期新高,较常年增加217多万亩。与原来用机井灌溉相比,灌溉成本平均每亩降低近50元,共可为农民节省1亿元以上。
枣强县恩察镇杨黄洼村的村民黄恒林说,渠道连通以后,老百姓用地上水非常方便,既省时又省事省心原来用地下水浇地,一亩地60—120元,而且浇地要排队排号。现在用上地表水以后,10块一亩地,六七户能同时一起浇,降低了浇地成本。
此外,以衡水湖、11条补水河道、占地5亩以上的坑塘为重点,大力引蓄地表水灌溉。组织各地结合实际,把握供水用水时序,算清供需账,科学制定河湖坑塘蓄水实施方案,多措并举引蓄地表水,确保引得来、蓄得够、用得上。 通过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灌溉,保障了粮食生产丰收和粮食安全,减少了地下水开采,促进了地下水位回升,改善了水生态环境,降低了浇地成本,为老百姓省了钱,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