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故城季节性休耕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衡水市故城县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实施季节性休耕,统筹推进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季节性休耕的技术路径是,在地下水超采区实施季节性休耕,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一熟,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将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休耕,只种植一季雨热同季的玉米或油料、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等,减少地下水用量。季节性休耕期间鼓励农民种植油菜等绿肥作物,严禁浇水,不收获籽粒,下茬作物种植前作为绿肥直接粉碎翻耕入田,培肥地力,减少地表裸露。
自项目开展以来,故城县成立了由政府县长任组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项目局长及乡镇的书记或乡(镇)长为成员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县农业农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职任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农业农村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分级负责,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的落实。
工作中,故城县多次通过项目专题会,协商项目的运作方式及程序、精心安排部署有关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的各项任务。同时以“故城县2021年季节性休耕项目培训会”、集中专项培训等形式,深入、细致的解读休耕政策,使相关部门,乡镇和项目实施村干部群众,消除疑惑,凝聚推进力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权责一致、分级落实的原则,由县政府及农业农村局负责分配任务面积到乡(镇)并督促项目的落实;乡(镇)干部负责根据所辖各村农作物种植的实际情况,把项目的任务面积分配到村;村级干部负责组织农户,成方连片的原则分配任务面积到户。加强政策引导,稳定农民收益。鼓励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稳妥有序实施。
通过季节性休耕项目的示范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周边种植大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种植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种植结构更趋向于节水、高效、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既节约了地下水资源,减少了用水成本,农民实现了节本增产增收,从而可促进故城县旱作节水农业的持续发展,对节约地下水资源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定点调查结果显示,小麦休闲季,耕地平均每亩减少地下水灌水量150立方米,项目区减少灌灌水1350万立方米。节水效果明显,生态效益显著。据了解,2021年故城县实施季节性休耕项目任务面积90000亩,任务面积全部落实,预计总节水量可达1350万立方米。(供稿人:李杰 齐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