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浪微博被约谈处罚!)
近期发布的多项针对奥密克戎毒株免疫逃逸能力的初步研究显示,同德尔塔等其他新冠病毒株相比,对于奥密克戎毒株的“攻击”,全程接种2针新冠疫苗后的中和抗体保护水平出现了比较明显下降。
但是,在现有疫苗基础上打第三针加强针,就有望保留较好的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活性。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打3针新冠疫苗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
在南非之外,英国报告的奥密克戎病例也越来越多。英国政府已于12月12日宣布启动面对18岁以上人群的加强针接种。
在中国国内,12月13日,智飞生物官网发布消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本就是3针免疫程序的重组新冠疫苗仍然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护。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组织开展的研究发现:78%受试者血清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和抗体检测阳性,其中免疫第二、三针之间间隔4个月以上的受试者血清,100%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和抗体检测阳性,中和抗体滴度均值相较于原型毒株只有约3倍的下降。
智飞生物称,“这与目前已报道的其他上市疫苗情况相比数据更优。”
12月9日,戴口罩的市民走在英国伦敦街头。英国卫生安全局10日说,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比德尔塔毒株传播性更强。如果以目前速度继续增长,到12月中旬,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将占英国新增病例的50%以上,成为在该国传播的主要毒株。 图:新华社/法新
关于奥密克戎需要关注3个重要问题
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冠病毒突变株奥密克戎列为“受关注突变株”(VOC)。截至12月12日,奥密克戎毒株已扩散至63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变异株在南非与英国蔓延较快。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张勇认为,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需要关注3个问题:一要关注Omicron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的变化。目前,尚无对Omicron变异株传播力、致病力的系统性流行病学、病毒学和临床医学的数据;
二要关注Omicron变异株增加再次感染的风险。初步证据表明,与其他4个VOC相比,Omicron变异株再次感染的风险增加。在南非几乎所有省份,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病例数量都在增加;
三要关注Omicron变异株免疫逃逸的影响。Omicron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提示该毒株有潜在增加免疫逃逸的能力。Omicron变异株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疫苗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显著下降,或需打第三针
目前已经预发表的多项关于新冠病毒疫苗对奥密克戎毒株的实验室血清学研究主要针对的辉瑞和BioNTech研发的mRNA疫苗。
12月7日,由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公布了全球首个奥密克戎血清中和试验数据,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南非的新冠病毒阳性拭子样本中分离出了奥密克戎突变株,并以携带D614G的突变株作为对照组,从接种过辉瑞/BNT162b2mRNA疫苗的志愿者中抽取14份血浆进行活病毒体外中和试验。
根据既往核酸和抗体检测结果,14份血浆中有6份来自于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也就是说,这6份血浆有自然感染和接种疫苗诱导的双重抗体,另外8份则只有疫苗诱导的抗体。
结果,所有受试血浆都对D614G株表现出了优异的中和活性,而对奥密克戎毒株,则都出现中和效果减弱的现象。
D614G突变株是一种早在2020年2月就已经被监测到突变株,属于疫情早期流行并被关注到的变异株。2020年6月,引发北京新发地疫情的毒株就是携带D614G的突变株。
从数据上来看,受试血浆对两种病毒的中和滴度差距高达41.4倍。也就是说,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相比D614G突变株总体下降了41.4倍。
受试血浆对两株病毒的中和滴度差距高达41.4倍,对 奥密克戎毒株的中和滴度更是刚刚达到研究预设的绝对有效性门槛。图片来源:研究者
“该研究虽然只针对抗体免疫,没有考虑细胞免疫等情况,但可以看到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保护有所下降。相信疫苗仍有一定能力预防重症和死亡。”南非国家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家Peter van Heusden在一场媒体分享会上说。
12月8日,辉瑞和BioNTech宣布,辉瑞新冠疫苗BNT162b2接种者血清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中和活性下降;但接种第三剂后,血清抗体的中和活性上升了25倍。该公司预计,若情况需要可以在2022年3月开发出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
12月11日,以色列的一项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以色列沙巴医疗中心和卫生部中央病毒学实验室所做的这项研究比较了20份在5-6个月前打完2针BNT疫苗人士的血清和另外20份在一个月前打完第三针疫苗的人的血清对于奥密克戎毒株的中和活性。研究同样发现,2针疫苗打完5-6个月后针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下降,但如果打了第三针则仍然有较高的活性。
12月11日,英国政府新成立的机构英国卫生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也先期发布了一项尚未经同行评议的最新研究。研究显示,和德尔塔毒株相比,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研发的疫苗ChAdOx1-S以及BNT162b2疫苗在全程免疫(打完2针)较长时间后,在预防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有症状发病上的有效性都显著降低。但如果继续打第三针加强针,则疫苗预防感染的有效率又能够回升到70-75%。
截至2021年12月12日,英国已经累计报告了3137例奥密克戎感染的病例。12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因奥密克戎感染病例激增,英国将新冠疫情的警报级别升至最高的4级。同时,英国也将加强针的接种范围扩大到18岁以上。
智飞生物生产的重组新冠疫苗。
中国对奥密克戎的研究进展
中国国内也有一些关于奥密克戎免疫逃逸能力的研究动态。
最近,《新发微生物与感染》(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黄维金团队的最新研究(“The significant immune escape of pseudotyped SARS-CoV-2 Variant Omicron”)。该团队利用假病毒技术,设计构建了新冠病毒变异体Omicron假病毒,对28份恢复期患者的血清样品进行了中和抗体检测,并与其他VOC(Alpha, Beta, Gamma, Delta)和VOI(Lambda,Mu)毒株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这些恢复期血清对Omicron的平均中和活性ED50降低至66,与D614G参考株(ED50=556)相比减少8.4倍,而这些恢复期血清对其他VOC和VOI假病毒的中和活性仅降低约1.2-4.5倍。
“这一体外假病毒研究结果表明Omicron变异株对新冠病毒既往感染引起的免疫保护显著逃逸,逃逸效果远超其它VOC和VOI变异株。”
国产疫苗诱导的免疫能否抵抗奥密克戎感染呢?
对于奥密克戎毒株,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家相关部委、香港特别行政区相关部门等协助下,于12月5日获得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鼻咽拭子标本,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病毒分离和全基因测序工作,目前已成功分离出奥密克戎变异株并获得测序结果。
科兴方面与香港大学袁国勇院士团队已签订合作协议,引进港大分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样本,并于12月9日下午运抵北京,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P3实验室开展研究。
科兴方面称,获得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后,科兴可更好地保障疫苗交叉中试验和疫苗毒种筛选等研究开展,从而了解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现有新冠疫苗的影响,并进而评价研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疫苗的必要性。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12月9日在上海表示,中国生物对新发现的奥密克戎毒株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工作已做好系统的布局和技术储备,将于近期开展研究。
张云涛说,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在3条技术路线(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mRNA疫苗)上研发4款新冠疫苗,中国生物在现有的3条技术路线上均已布局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研发工作。
12月13日,智飞龙科马生物官网发布消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新冠疫苗仍然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护。
这项研究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组织开展,对全程免疫3针重组新冠疫苗后1个月受试者血清采用假病毒交叉中和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发现:78%(25/32)受试者血清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和抗体检测阳性,其中免疫第二、三针之间间隔4个月以上的受试者血清,100%(16/16)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和抗体检测阳性,中和抗体滴度均值相对于原型毒株只有约3倍的下降。
同时,作为对照组的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清,针对奥密克戎突变株中和抗体检测仅6.25%(1/16)检测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