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衡水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处级督学李逢顺在新闻发布会上就衡水市教育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说,今年以来,衡水市教育局聚焦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城乡学前教育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和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成果等十项教育民生工作,持续用力抓紧抓好,成效明显,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当天,中共衡水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衡水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现场新闻发布会之教育篇。
衡水市积极开展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探索构建“教师+志愿者”课后服务新模式,吸纳608名志愿者参加,形成了“学生免费参加、学校集中看护、志愿者广泛参与、活动安全有序”的课后服务工作新局面。目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在全市512所半寄宿制或走读制义务教育学校中全面开展,共有252055名学生参加,占有需求学生比例达到100%。
衡水积极推进省“民生工程”幼儿园建设工程,7所幼儿园建设项目已全部完工。全市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91所,已全部纳入政府统筹治理。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4所,目前共有107817名幼儿在园,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82.36%。同时,衡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6100个。目前已完工13所,年底可全部完成建设任务。衡水全年支出资金9300多万元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受益学生19.66万人,供餐情况平稳顺利。
关于主城区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情况,衡水增加统一录取本地生计划2950人,解决普通高中上学难问题;增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2750人,解决上优质高中难问题。并加大公办高中指标分配比例,将衡中、市二中招生计划的90%和市十三中、十四中招生计划的60%分配到主城区各初中学校,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衡水增加民办学校公助生和“普惠生”统一录取计划,分别比去年增加250人和2500人,解决群众负担重问题。同时,改革招生录取办法,优质高中录取率79.76%,解决高中学校重复招生和群众盲目择校问题。
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全面落实《衡水市推动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二十项政策措施》,努力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衡水学院滨湖新校区项目完成二次结构、水电安装及装饰装修;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学院项目完成二次结构,年底竣工;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列入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并通过省初审和现场陈述答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质量不断提高,成立衡水市产教融合联盟并举办大型校企对接活动。探索中德合作及“双元制”本土化教育模式,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达成合作意向,在全市推广衡水科技工程学校与河北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经验;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第一批9所学校将于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衡水扎实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全市4876个行政村共有幼儿园及服务点1298所,其中服务半径1.5公里左右幼儿园覆盖的行政村共4835个,覆盖率99.2%。其余41个行政村人口较少,其中有6个行政村没有适龄幼儿,35个行政村适龄幼儿均不足30人,均采取附近幼儿园校车接送的方式,保障就近方便入园需求。在贫困学生资助方面,衡水市教育局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3065人次,资金2805万元。资助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8446人次,发放国家助学金、免学费(学杂费)、免住宿费和教科书费11817万元。秋季大学新生专项救助5059人次,资金2465.97万元。
此外,衡水为推动家庭教育科学发展,搭建了“衡水网上家长学堂”平台,注册家长78.1万人,覆盖学校1305所。2021年已开展9期公益讲座,家长必修课6期,参与家长100万人次,家长累计发言77.26万条,实现学生家长和学校、社会有机衔接,获得家长一致好评。同时,开展“名师领航”项目,搭建名师资源共享活动平台,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示范课、公开课、讲座、培训、主题教研等方式,举办20多场“送教下乡”活动,受益教师达5万多人次,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李逢顺表示,教育是百年大计。全市教育系统将一以贯之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动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打造衡水教育新亮点,培育衡水教育新特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