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量源泉和根本动力,揭示了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到一切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不仅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胸怀“三心”去对待群众,去化群众之难,解百姓之忧。
第一“心”是责任心。责任心是衡量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准,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强化责任意识,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不仅要认真履行责任,还要敢于承担责任。一个干部有了责任心,就会有激情、有能力,也就有了政绩、有了口碑,也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第二“心”是真心。党员干部要带着真情,走进群众。摆正心态,牢记根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放下架子、弯下身子、聆听民声,要把自己融入老百姓之中,要变“官位”意识为“岗位”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把自己的情感和工作延伸到群众之中,了解群众的需求,了解群众的思想,与群众建立感情,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
第三“心”是决心。百姓重行不重言。因此在基层工作中,要想赢得百姓的肯定,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真抓实干,积极工作,开拓进取,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为民造福上、把智慧用在干好工作上,求真务实,勇于破难,说了就干,干就干好,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把服务群众的细节工作落到实处,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通讯员 祖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