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午9点多,海港区范家店村78岁的居民王景芬照例出了门,在楼前走上3圈,女儿张素洁乐呵呵地跟在她身边。其实,对于母女俩来说,并肩走一走这样简单的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0年前,
王景芬突发脑溢血住院,
苏醒后失去了语言和行动能力。
当时,张素洁和丈夫创业开了一家水暖器材的小店,
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但为了照顾妈妈,
张素洁把生活重心放回了父母家里。
“我妈爱说爱笑、热心肠,街坊四邻的事都帮着张罗,突然就病那么重,她一辈子要强的人,心里得多急!当时我店里也忙,一家子靠这个生计,可必须得先顾我妈啊。”提起当年的困难,张素洁快人快语、说得简单,身上仿佛能看到和母亲一样的爽朗性格。
回忆帮母亲康复的漫长过程,她也几句话带过,“开始就扛着、架着她站起来,一步两步地试着挪,不让她依赖拐棍。后来,能说话了,能自己慢慢走了,恢复到现在,就剩每天来做三顿饭的任务了,我哥、姐有时间也都倒倒班,这些年一眨眼就过来了。”
张素洁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她是家里的小女儿。母亲生病后,揽下了主要照顾母亲的担子,她说:“大哥那会儿在外地,两个姐都离得比我远,家里事儿也多,我年纪最小,多干一点儿没问题。”
其实,当时张素洁的生活压力也很大。1998年,她和丈夫黄作良用家里全部积蓄1万元钱创业,卖水暖器材。最初,夫妻俩亲自装卸暖气片、刷涂料,挣的是份辛苦钱。
“咱有的是力气,做买卖讲信誉,慢慢就有回头客了。刚站住脚,我妈一下子病了,店里的事只能让老黄多盯着。”张素洁说,面对自己经常要在父母家护理、做饭、买药的情况,丈夫十分支持她,“他没多说啥,就是尽量不耽误我回家,有空也过来帮忙。”
在她悉心地照顾下,母亲病倒1年多以后,开始能够顺畅交流和试着下地走动,张素洁增加了每天往返父母家的次数,陪伴老人进行康复练习。
出门前,张素洁帮妈妈拉好拉链。
这几年,王景芬的情况越来越好,已能够自己走路,还会做些焖米饭和浇花的简单家务。张素洁夫妻俩依旧每天清晨5点起来,先到店里开门,再去给父母做早饭,然后返回工作,中午和晚上又要赶着去准备饭,一日三餐从不误点,给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坚持就是七八年。
帮母亲种的花开得正好。
今年,张素洁的父亲患上了癌症,住院后卧床不起,她每天为父亲擦拭身体,防止褥疮;老人晚上疼得睡不着,她也难以入眠,一遍遍为他按摩缓解疼痛。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张素洁更是十多天没睡过整觉。这段日子,张素洁没觉得辛苦,只有遗憾,“我们都还没伺候够爸呢,他走得太快了。”
对大家庭付出很多的张素洁夫妻俩很忙碌,陪女儿的时间变得十分有限。张素洁说,女儿很懂事、独立,打上小学就没用他们接送过,学习成绩很不错,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老师,“她理解爸妈,对长辈也都亲,一有空准来跟我们一起陪双方老人。”
在范家店村提起张素洁夫妻,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不光对自己父母啊,那年,黄大哥的姨生病了,都是素洁姐去值夜班陪床,一伺候就几个星期。这家人兄弟姐妹间也和睦,她母亲能恢复这么好,大伙儿都觉得特不易,全夸他们!”范家店村妇女主任郭冬梅说。
如今可以和母亲一起出门走走,张素洁觉得很幸福。
“对自己爸妈这不都是应该的!”说起人们的称赞,张素洁倒有些不好意思。王景芬在一旁急着想说点儿什么,记者赶忙问:“闺女给你照顾得好不好?”
“别提了,还不多亏闺女!就是拖累她了……”老人眼眶一红,摆摆手说不下去了。张素洁凑过来瞅着她笑,母女俩一起乐起来,特别开怀。来源: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