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需要新的发展观、政绩观。这不仅涉及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等方面的判断,也包括回答好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看待政绩等问题。那么,在新常态下,什么样的政绩观,才是正确的政绩观呢?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为民。政绩不是领导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领导干部要做到为最大广大的人民群众代言,而不被某些利益左右。要经常下基层,和普通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现状、困难与要求,决不能闭门造车、“拍脑袋决策”。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忠实于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务实。事业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贪图享受出不了政绩,走捷径也出不了政绩。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急功近利、热衷于搞短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能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需做到客观、务实地分析现时、本地的发展现状,并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受制”于一堆空洞的数字,数字高则欣喜若狂、沾沾自喜,数字低则一筹莫展、赶快注水。
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清廉。清廉,是从政的底线,也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历来为开明的执政者所推崇和追求,为群众所期望和称颂。过去一年多来,从反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到整治“楼堂馆所的豪华”“节日的不正之风”……党中央的驰而不息,让群众欣喜不已;领导干部廉洁奉公,更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清正廉洁不但在位时备受群众褒扬,离任后也能让群众长久地敬仰和怀念。(通讯员 安佳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