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党员干部要想上好一堂“四史课”,就得精心备好课。要坚持关心爱护“学生”,坚持钻研“四史”教材,积极探索灵活的“四史”教学法,力争备好“四史课”每个环节,完美展现“四史课”价值的魅力。
找准“学生”的热爱。广大人民群众是“四史”学习的“学生”,要坚持群众的主体性,深入了解群众,真正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力量,把“四史课”上好、上实,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放下架子,以人民为中心,从内心深处热爱人民群众,走家入户了解群众的情况,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人民是党的根基,注重群众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四史课”的意义,要以坚定的思想信念和强大的实干担当彰显对人民群众的情怀,带领人民群众汲取“四史”的智慧,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把握清晰的知识结构。只有吃透“四史教材”,才能明确目标、突破重难点,做到心中有目标、讲中有重点,形成清晰的“四史”知识结构,进一步深入领会“四史”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含义。要通读“四史”,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细读“四史”,掌握“四史”学习的知识点、重难点、思想精神点,明白“四史”的内涵和外延;要精读“四史”,把“四史”的价值目标与“育人”紧密结合;要真正吸收“四史”的精髓,把实用的“四史教材”变成有用的“学材”。
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勇于标新立异,有效整合“四史课”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四史教材”,让“四史”教学更加鲜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成为“四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要紧紧围绕“四史”学习的重点,时刻把“四史”学习的精神内涵贴近群众现实生活,采取生动的方法,做到灵活安排,在掌握“四史”内容的基础上拓宽实际运用的新领域,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需要,真正实现“四史”学习效果的最大化。(通讯员 安佳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