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燕郊镇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决战小康战役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示精神,以“种文化•乐城乡”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为全镇55个村街安装了融媒体广播、建起了文体广场和农家书屋,文化广场配齐了健身器材,家家户户看上了有线电视,实现了宽带上网,协助各村街成立了规模不一的歌舞队、秧歌队,引导农民开展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
七一前夕,燕郊镇大石各庄村党支部、三河市评剧歌舞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大石各庄村百年梨园共同举办了“唱响红歌给党听”主题红歌晚会,让全村果农着实享受了一场乡村文化的盛宴。大石各庄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业余文艺爱好者共计40余人,登上红歌晚会的舞台,充满激情的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5首革命歌曲。三河市评剧歌舞团全体演员登台表演了《党啊,亲爱的妈妈》等革命歌曲和舞蹈。
实际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燕郊镇55个村街的党支部都以“唱响红歌给党听”为主题,分别举办了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红歌晚会。主题红歌晚会,既显现了燕郊镇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更显现了燕郊镇党员干部对红色文化的痴迷和热爱。
在三河市元宵节花卉调演中,北蔡各庄村歌舞队精彩的扇子舞《世纪中国梦》是一支保留广场舞,干练的舞蹈动作、完美的“中国梦”造型,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小康时代,燕郊镇农民对文化的追求,对党、对祖国、对新时代的热爱。
图为三河市北蔡各庄村歌舞队用扇子摆出“中国梦”造型(三河市燕郊镇供图)
盛家屯歌舞队精心排练表演的《好日子》《婆婆也是妈》,则是小康时代,燕郊镇农民对家庭和睦、家庭幸福的讴歌与期许。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燕郊镇党委、政府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突破群众性文化需求的局限,高标准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了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为主导的西柳“十德”书院群、大石各庄村千亩百年梨园文化旅游品牌、小石各庄千亩黄桃基地、小柳店幸福农场三十亩荷塘、兴都大棚菜专业村、西城子五百亩樱桃采摘园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景点。
西柳河屯村是京东有名的老板村,河北三河的经济强村,全村拥有大小老板100多人。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决战小康战役中,党支部以建设文化燕郊为己任,积极携手中华孔子学会教育委员会和国学教育委员会艺术中心,引进了厚德、师德、立德、诚德等“十德书院”群,将老板云集的西柳河屯村打造成了国学之村,传承国学文化、根植中华美德的文化道德之村。
图为三河市西柳河屯村师德书院(三河市燕郊镇供图)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石各庄村党支部带领村委会深挖百年梨园农业文化资源,以梨花节、采摘节、丰果节、梨王争霸赛为载体,不断将汉装女模、书画展、民宿、亲子乐园、中医药康复等多元文化元素植入百年梨园旅游文化品牌中,强力打造“百年梨园·醉美大石”农业旅游文化品牌,不仅提高了全村果农的经济收入,也为燕郊这座新兴的城市注入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更让大石各庄村百年梨园成了享誉京东的民宿旅游文化景点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示范。截至目前,村党支部、村委会已举办了十六届梨花节、采摘节,十届丰果节、十届梨王争霸赛、一届国画展、一届书法展。
小石各庄村党支部、村委会与三河市铭实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黄桃种植,黄桃堪称保健水果、养生之桃,甜多酸少,营养丰富,现种植1000亩,明年发展达到2000亩。
图为三河市小柳店村30亩荷花塘(三河市燕郊镇供图)
小柳店村紧邻燕郊南外环,在乡村文化发展上,独具一格的种植了30亩荷花。夏秋时节,30亩荷塘上,荷叶田田,阡陌交通,行人如影,快门频频。
兴都是三河市著名的大棚菜专业村,以种植水果西红柿等高档蔬菜为主,蔬菜采摘、蔬菜直销,为燕郊这座新兴的城市开辟了城郊型大棚蔬菜文化。
西城子村是有名的果树专业村,过去村民种植以桃树为主,销路差,价格低,在镇村扶植下,发展起了樱桃种植,樱桃种植面积达到了500亩,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村,也成了樱桃采摘旅游景点。
燕郊镇党委书记郑伟说:“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决战小康战役中,我们深深感到,文化燕郊,文化生活,文化小康,是农民实现全面小康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文化让农民在小康生活中更富有了获得感、享受感、幸福感,可以说,文化燕郊为小康时代的燕郊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燕郊让小康生活更美好。”(通讯员 马皓琪 韩长通 马洪明)